回到報社之後,安瀾牽頭,重排版麵,雲省的地震占了大部分篇幅。
一係列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反響,各個工廠單位也發起了捐款。都想為了雲省的災後重建儘一份力。
1977年10月,高考製度正式恢複。
國務院批準招生工作文件,明確報考範圍擴大到工人、農民等群體,考生年齡限製放寬至30歲,婚姻狀況不限。
這一消息一經發布,如平靜的湖麵投入一塊巨石般,迅速蔓延至全國。
其中最為高興的,當屬知青群體了。
他們本以為,這輩子都要在鄉下蹉跎了,沒想到還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隻要能考上大學,那就是帶著光宗耀祖的頭銜回歸故裡,比任何一個回城的理由都要揚眉吐氣。
書店裡、回收站人來人往,每天都有人前來尋找複習資料。
還好肖青予的空間裡有,不用跟著大夥搶。
話說,她也該拿出書看看了。
過目不忘的重點是,要過目。她要是不看的話,恐怕是過目不了。
嗚嗚~
晚上張延清回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副場景。
肖青予趴在桌案上,認真的看著手中的書本,時不時的還會在紙上記些什麼。
張延清走近一看。
高中課本?
“媳婦,你這是準備去考大學嗎?”張延清問。
“嗯。”
肖青予點點頭,但是筆卻沒停過。
“行,那你先看著,我去做飯,累了就歇會眼睛。”
“菜我炒好了,你熱一下就行。辛苦了。”
“咱倆誰跟誰,學吧。”張延清在肖青予的臉頰上親了一口,就去廚房了。
隻是背影微微有些頹廢。
肖青予看著張延清的背影,若有所思。
吃飯的時候,張延清一直沉默著沒有說話。
如果肖青予這時候還看不出有問題的話,那她還真成了棒槌。
肖青予放下筷子,看向張延清。
“說吧,你怎麼了?”
“嗯?什麼怎麼了?”張延清裝傻。
“不說我可不管你了啊。”
“不管就不管。”
張延清也不說話,隻是一個勁的低頭猛吃。
肖青予皺起眉頭。
看來這回的事兒挺大啊,不然他早就順下驢了。
“張延清,我不喜歡冷戰,在熱烈的感情,冷幾回也就真的涼了。有事說事兒,有問題解決問題,不難吧?”
“你如果上大學的話,我是不是幾年都見不到你?”
雖然不想承認,但他確實是有些難過。
但是又不能反對,因為對肖青予來說,上大學的確是一條很好的路。
肖青予歎了口氣。
原來是因為這個。
“張延清,你就為了這個不開心?你為什麼會覺得我上大學以後,咱們就見不到了?距離咱們家屬院20分鐘的路程,可是國內最高學府,京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