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後,朝堂之上餘音未散,眾多武將的心中被嶽青山、衛飛與曹猛三位將軍深深觸動。
即便是那些未曾卷入叛亂風波的朝中重臣,也紛紛轉變風向,趨之若鶩,企圖借此時機與三位新晉英雄搭上關係。
經此一役,嶽青山、衛飛、曹猛三人名聲大噪,迅速傳遍朝野。
與此同時,四位久經風霜,威望卓著的國公,重新站上元亨殿莊嚴朝堂之上。
“三位將軍,保衛京城,功不可沒,實在是辛苦了。若不嫌棄,不妨移步寒舍,讓在下略儘地主之誼,共敘一番英雄豪情?”一位大臣滿臉堆笑,言辭懇切。
“幾位國公大人老當益壯,風采依舊,令人欽佩不已。”另一位大臣緊隨其後,恭維之詞不絕於耳。
“今後,我朝之興盛,還需多多倚仗三位將軍的鼎力相助啊。”
一時間,朝堂內外,歡聲笑語,恭維奉承之聲此起彼伏。
在那金碧輝煌的元亨殿內,嶽青山與衛飛麵對滿朝文武連連恭維,神色間難掩一絲局促,似乎對官場的繁文縟節與奉承之風尚不適應。
二人更像是誤入繁華世態的清流,對突如其來的讚譽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畢竟,在此之前,他們還都是不入流的出身。
一個是山中悍匪,一個是階下死囚!
相比之下,曹猛身為國公府之後,舉止間自有一股從容不迫的氣度。
麵對那些文臣武將或真誠或敷衍的讚美之詞,他應對得遊刃有餘。
寧國公目光灼灼,望著曹國公,言辭間滿是讚賞。
“曹國公真是教子有方,令郎如此出類拔萃,日後在京中必將大放異彩,成就一番偉業。”
曹國公聞言,輕輕撚動著下巴上的花白胡須,臉上洋溢著謙遜而又不失驕傲的笑容。
“寧國公過譽了。猛兒年輕氣盛,還需多多曆練,往後還得仰仗諸位前輩不吝賜教,此番能得陛下青睞,不過是機緣巧合罷了。”
寧國公悠悠一歎,目光中滿是無奈與憾意。
“老曹啊,我若能有此子,怕是夢中也要笑醒。我那孽障兒子,整日在府中閒逛,無所事事,全然沒個正形,便是那稚嫩孫女,也比他多了幾分誌氣與擔當。”
其餘兩位國公聞言,亦是羞愧難當,紛紛低頭不語,心中暗自思量。
自家那些不爭氣的子孫,又何嘗不是同樣令人憂心忡忡,難以啟齒。
……
隨著朝中重臣逐一散去,趙政終得片刻閒暇,步履輕快地邁向安寧宮,心中念著寧妃楊昭玉。
叛亂既平,朝堂之上風雲已定,他這位昔日替身,如今終能光明正大地履踐天子之責,坐擁九五之尊。
回顧往昔,大貞皇帝在後宮留下的情債,趙政已逐一清算,唯餘李皇貴妃一人,成了他心中的一抹溫柔猶豫。
對於這位李皇貴妃,趙政心中動了惻隱之心。
若她真能心如止水,堅守那份難能可貴的純真,趙政倒也不吝給予她一份安寧,許她在深宮之中,歲月靜好,安享餘生。
唯有皇後如此重要的位置,他必須另擇他人,而寧妃楊昭玉就是目前物色的人選。
隻可惜楊昭玉的身後沒有任何勢力庇護她,一旦前朝有人拿她身世說事兒,很有可能會要了她的命!
這就是楊昭玉的軟肋!
他必須要想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免得留人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