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太平八年二月二十七,金陵城的春寒比往年更刺骨些。
大理寺後堂的炭火盆燒得劈啪作響,卻怎麼也驅不散狄懷英眉宇間凝結的寒意。
紫袍官員的手指在案幾上輕輕敲擊,節奏如同更漏滴水,沉穩而克製。
"元方,把白蓮教高層審訊記錄再拿來我看。"
剛結束丁憂複職的狄懷英【原型:狄仁傑】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大理寺卿特有的那種低沉威嚴。
案幾上的卷宗堆得搖搖欲墜,燭火將他的影子投在身後的白牆上,隨著火光微微晃動。
李元方踩著無聲的官靴從書架前轉身,手裡捧著的文書在燭光下泛著黃。"大人,已經反複審問過四遍了。"
他小心地將文書放在案幾空處,"白蓮教高層中確實沒有人認識這個李十三。"
狄懷英沒急著回答。他拿起最上麵那份供詞,那是白蓮教左護法趙無咎的審訊記錄。
他指著其中一段念道:""本教祭祀誅殺妖邪,因錦衣衛千戶高恕突然闖入漕幫集會而產生衝突,被迫起事"——"
狄懷英的聲音在讀到"被迫"二字時微微上揚,像發現了獵物蹤跡的老獵人。
他抬頭時,燭火在那雙銳利的眼睛裡跳動,"這說明白蓮教造反確實是意外,而非早有預謀。"
"正是如此。"
李元方點頭,"據白蓮教活口所言,高恕那日帶著上百名錦衣衛闖入,聲稱追查殺害錦衣衛的凶手,結果雙方爆發衝突,高恕被殺,這才引發了後續事件。"
狄懷英站起身,走到牆邊掛著的事件脈絡圖前,用朱筆在"李十三挑戰金陵武學"處畫了一個圈。
"讓我們從頭梳理:臘月二十六巳時,李十三挑戰金陵武學,擊敗教頭周鐵山和幾十位學員;
午時,周鐵山請其姐夫錦衣衛千戶高恕為其出頭;
申時,城門口發生錦衣衛被殺案;
酉時,高恕帶人闖入漕幫祭祀集會被殺;
同日,白蓮教提前造反。"
李元方的眉頭擰成了疙瘩。
他年輕的麵龐在燭光下顯得格外緊繃,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銅牌。"表麵看,這是一連串偶然事件的連鎖反應。但大人的意思是..."
"太巧了。"
狄懷英轉身時,燭火在他輪廓分明的臉上投下深淺不一的陰影,"每一個環節都恰到好處地推動著事態發展,就像..."
他頓了頓,從案幾上拿起一枚黑白分明的圍棋子,"就像下棋時精心設計的連環劫。"
ps:孫長清——其實真的就是一係列意外和巧合......)
他走回案幾前,從堆積如山的文書中精準地抽出一頁紙。"這是周鐵山的供詞,他說李十三"身高七尺有餘,有晉州、燕州的口音"......"
李元方突然直起腰,眼睛亮了起來。"而城門口被殺錦衣衛的傷口檢驗顯示,凶手刀法狠厲,一刀斃命毫不拖泥帶水。"
他語速加快,"卑職記得驗屍文書上說,刀口由左下斜向右上,切口平整得像裁紙——"
"典型的邊軍刀法。"
狄懷英接話道,手指無意識地在空中比劃了一個斜劈的動作,"邊軍常年與外敵作戰,練的就是這種一刀斃命的殺人技。"
他放下供詞,茶杯裡的水麵映出他緊鎖的眉頭,"一個江湖客絕不會有這麼利落的刀法。"
李元方眼睛一亮:"大人是懷疑李十三是邊疆將領的家將?"
"極有可能。"
狄懷英點頭,"根據英國公張維的證詞,李十三在擊敗周鐵山後,曾收到英國公府的邀請。"
狄懷英的聲音隨著那聲輕響沉了下來:"他卻拒絕赴約,甚至暴起殺人。一個江湖客或者北疆士卒,為何要拒絕這等攀附權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