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雲和霍無疾率領的燕山軍大軍,並非為了攻占豫州而來。
張克曾經和孫長清、吳啟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討論和認識:
燕山軍現有的兵力,用於消化新得的燕州之地以及應對遼東方向的壓力已經捉襟見肘。
哪怕能打下其他州,他們的軍管體係也消化不了。
更彆說豫州這塊四通八達萬人艸的四戰之地,拿他做基業的基本沒好下場,曹老板後期都知道把家搬到鄴城。
豫州優點是四通八達,地勢平坦、水係發達,缺點也是四通八達,地勢平坦、水係發達。
東麵是廣袤無險的華北平原和江淮地區,門戶洞開;
西麵雖有函穀關、潼關天險,但一旦關中勢力東出,豫州便首當其衝;
南麵可通過南陽盆地和淮河上遊直麵荊襄和江淮;
北麵則是燕州、晉州。
開封府更是無險可守,前朝那位“藝術皇帝”的“北方留學”經曆早已證明這地方軍事上的極度被動。
它的價值在於作為進攻的跳板、統治的象征和經濟的樞紐,而非防禦的堡壘或起家的根基。
經濟上四通八達,軍事上便意味著四麵受敵,從哪打你都可以,水運還方便。
然而,不占領,不代表不插手。
在濟南府的魏清,先後收到了來自燕京張克和真定府孫長清的回信。
信中的意思大致相同:可以從軍事物資上,“稍微”支援一下左梁玉。
當然,不是白給,得花錢。
燕山軍今年戰果輝煌,從偽燕朝廷和東狄人手中繳獲的軍械裝備堆積如山,足以武裝幾十萬大軍。
這些裝備也就訓練新兵用用,哪怕燕山軍地方軍也有統一的燕山軍製式裝備,對雜亂的繳獲裝備看不上,畢竟萬國牌裝備參考某阿三。
冷兵器也是需要保養和維護的。
正好可以清理庫存。
蒙家兄弟的齊州軍現在規模就兩三萬需求量不大,且有部分自己的存貨。
而豫州的左梁玉,此刻正急需武器裝備來武裝他那迅速膨脹的新兵隊伍。
隻要價格合適,這筆生意完全可以做。
從真定府運河到濟南府直接裝船,通過黃河水道運輸;
水運可以節省成本,非常方便地直達開封,安全又便捷。
在給魏清的信中,定北侯張克甚至帶著一種玩味的語氣寫道:
“……大魏朝廷既要剿滅‘討薪’的正義之師,我等豈能坐視?
欠餉還錢,殺人償命,天經地義!
本侯感同身受,必須得幫幫場子!
當然,絕不僅僅是為了給大魏添堵,主要是為了天理,為了正義。”
當然,生意歸生意,燕山軍自身的戰略安全不容有失。
豫州局勢混亂,宗雲和霍無疾的主力還要西進秦州方向,後方絕不能有失。
為了確保這條“財路”“支援討薪人的正義之路”暢通;
由呂小布和冉悼率領兩支精銳的燕山軍騎兵,進入豫州境內進行“維和”。
他們的任務明麵上是“巡弋黃河,保障後勤”,實則既是向左軍展示肌肉和交易誠意,也是武力威懾;
確保豫州的混亂不會波及到燕山軍的行動。
左梁玉正在歸德府歸德府府治在商丘縣)府衙內,對著地圖苦苦思索如何應對虞城縣方向的朝廷禁軍;
一名親兵急匆匆地趕來,呈上了一封來自開封府李國英的緊急書信。
信中的內容,讓左梁玉的眉頭瞬間鎖死,心跳幾乎漏了一拍。
李國英在信中急報:一支規模龐大的燕山軍騎兵,突然從濟南府方向沿黃河南下,現已進入豫州境內,前鋒已達蘭考縣!
李國英手握部分豫州軍和新兵,曾試圖帶兵前往黃河岸邊,“攔一下”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