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原本以為會在內閣會引發激烈爭執的“改稻為桑棉”之策,竟輕飄飄地過了審。
司馬嵩也不深究諸葛明妥協的原因,反正這一局對方投子認了輸,處在風口浪尖,總有他躲不開、必須硬接的時候。
如此善政一落地,最高興的莫過於江南的士紳和司馬家。
司馬家掌控著大半鬆江府的棉業,改種後能賺得盆滿缽滿;
士紳們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三贏之策。
一贏是趁機兼並改種的土地,擴充自家的固定資產,土地是硬通貨;
二贏是從扶桑貿易裡分一杯羹,賺白銀利潤;
三贏是等糧食短缺後囤積居奇,抬高糧價賺大錢。
妥妥的“三贏”,贏的永遠是有權有勢的人。
豐年賺安小錢,災年發大財,這是從古到今都沒變過的道理。
隻要自家糧倉滿、錢袋鼓,誰管天下會不會鬨饑饉?
跟著司馬大人有肉吃,這就夠了。
草民草民,死了總會自己長出來。
與此同時,曹禎沒走內閣的流程,而是私下找了吏部侍郎秦會之,讓他單獨擬了道聖旨:
擢升剛峰為燕州巡撫、燕州布政使,還額外加了個順天府尹的頭銜;
更給了個特殊任務:“替曆代先皇修繕被戰火損毀的燕州皇陵。”
剛峰接到聖旨時,沒有半分猶豫,當場就接了旨。
哪怕金陵朝堂高層人都知道,燕州是出了名的“官員鬼門關”
這半年來,被任命去燕州上任的官員,不是半路遇到土匪截道,灰溜溜地逃回來;
就是被不明勢力擄走當肉票,僥幸回來後也嚇得趕緊請辭。
定北侯張克行事霸道殘忍,殺起朝廷官員來毫不手軟,朝中根本沒人敢往那地方伸手。
可修繕皇陵是“國之根本”,仁、孝、忠、義占了個全,剛峰這種認死理的“忠臣”,怎麼可能拒絕?
等這道聖旨走完後續流程、傳回內閣時,諸葛明才驚覺不對勁,可已經晚了;
剛峰已經接了旨,修繕皇陵又是絕對的政治正確,誰也挑不出半分錯處。
更何況,曹禎走的是“先發聖旨、後補程序”的路子,木已成舟,再想挽回也沒了辦法。
諸葛明獨自坐在空蕩蕩的內閣書房裡,隻覺得心口發悶,像壓了塊巨石。
這些年,他在台前拚命填補大魏這棟搖搖欲墜的房子的梁木,卻沒料到此時背後刺來的刀,不止來自老對手司馬嵩,還有他一手調教、曾經寄予厚望的學生曹禎。
他忽然想起早年在史書讀過的一句老話:“善為國者,必將敗亡於內。”
窗外的凍雨又下了起來,細密的雨絲打在窗紙上,發出“劈啪劈啪”的聲響,像在為他的無力和大魏的衰敗,敲著悲涼的節拍。
喜歡燕山血旗:開局千戶所暴殺天下請大家收藏:()燕山血旗:開局千戶所暴殺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