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毫不猶豫地提起妻子的首級,用一塊布包裹起來,然後直奔王宮而去。
當魯穆公看到吳起手提妻子首級出現在麵前時,他整個人都驚呆了。
吳起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將妻子的首級高高舉起,聲嘶力竭地喊道:“主公啊,請您相信我的忠心!我已殺掉身為齊人的妻子,從此與齊國勢不兩立!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率領魯軍抗擊齊國,保我魯國疆土平安!”
魯穆公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望著眼前這個冷酷無情的男人。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吳起見竟能如此決絕地下此狠手。
儘管內心深處仍有一絲恐懼和疑惑,但麵對吳起如此堅定的表態,魯穆公最終還是被打動了。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賭一把,任命吳起為將軍,統領魯國大軍抵禦齊國的入侵。
吳起上任後,立刻開始整頓軍隊。他深知魯軍長期以來缺乏訓練,紀律鬆散,戰鬥力低下。
於是,他製定了嚴格的訓練計劃,親自訓練士兵,教授他們各種戰術和戰鬥技巧。
同時,他還注重軍隊的士氣建設,與士兵同甘共苦,贏得了士兵們的敬重和信任。
在戰場上,吳起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他巧妙地運用戰術,以少勝多,成功擊敗了齊國軍隊,解了魯國之圍。
這場勝利讓吳起聲名鵲起,成為了魯國的英雄。
然而,他殺妻明誌的行為卻遭到了許多人的詬病,認為他太過殘忍,為了功名不擇手段。
魯國國內的輿論對他十分不利,一些貴族也趁機在魯穆公麵前詆毀他,吳起在魯國的處境變得十分艱難。
不久之後,吳起離開了魯國,前往魏國。
當時的魏國,在魏文侯的統治下,正致力於變法圖強,廣納賢才。
吳起的到來,受到了魏文侯的歡迎。魏文侯詢問他關於治國和軍事的見解,吳起對答如流,提出了一係列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如加強軍隊建設、改革兵製、發展經濟等。
魏文侯對他的才華十分賞識,任命他為西河郡守,負責抵禦秦國和韓國的進攻。
在西河郡,吳起開始了他的軍事改革。
他創建了魏武卒這一精銳部隊,製定了嚴格的選拔標準和訓練方法。
隻有通過嚴格考核的士兵才能成為魏武卒,一旦入選,便會享受優厚的待遇。
吳起親自訓練魏武卒,注重培養他們的戰鬥技能和團隊協作精神。
在他的訓練下,魏武卒成為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令各國聞風喪膽。
吳起帶領魏武卒多次擊敗秦國和韓國的軍隊,為魏國開拓了大片疆土。
他在西河郡任職期間,不僅軍事上取得了輝煌成就,還積極推行改革,發展當地經濟,改善民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興修水利,鼓勵農耕,使西河郡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百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吳起在西河郡的威望越來越高,他的名字傳遍了魏國乃至整個戰國。
然而,吳起的成功引起了魏國一些貴族的嫉妒和不滿。
他們害怕吳起的權力和威望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在魏文侯麵前詆毀他。
魏文侯雖然信任吳起,但也不得不考慮貴族們的意見。
漸漸地,吳起在魏國的處境變得微妙起來。
魏文侯去世後,魏武侯即位。
魏武侯對吳起的態度不如魏文侯那般信任和支持。
一次,吳起與魏武侯乘船順西河而下,魏武侯望著兩岸的壯麗景色,感慨地說:“魏國山河如此險要,這是我們魏國的珍寶啊!”吳起卻回答說:“國家的穩固在於君主的德行,而不在於山河的險要。如果君主不修德行,即使這船裡的人,也都會成為您的敵人。”
魏武侯聽後,雖然表麵上點頭稱是,但心中卻對吳起的直言有些不滿。
隨著時間的推移,吳起與魏武侯之間的矛盾逐漸加深。
魏國的貴族們也趁機不斷排擠他,吳起在魏國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最終,吳起不得不離開魏國,前往楚國。
當時的楚國,國內政治腐敗,貴族勢力強大,國力日漸衰落。
楚悼王一心想要變法圖強,重振楚國的雄風。
吳起的到來,讓楚悼王看到了希望。楚悼王任命吳起為令尹,讓他主持變法。
吳起深知楚國的問題所在,他一上任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削弱貴族的權力,廢除了一些舊貴族的世襲特權,將他們遷徙到偏遠地區,開墾荒地。
同時,他加強中央集權,整頓吏治,選拔有才能的人擔任官職,打擊貪汙腐敗現象。
在軍事上,他改革軍隊編製,加強軍事訓練,提高楚國軍隊的戰鬥力。
吳起的變法取得了顯著成效,楚國的國力迅速增強。
在對外戰爭中,楚國多次擊敗其他諸侯國,領土得到了擴張。
然而,吳起的變法觸動了許多貴族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和反對。
他們對吳起恨之入骨,時刻想著報複。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
貴族們認為時機已到,紛紛發動叛亂,圍攻吳起。
吳起逃到楚悼王的靈堂,伏在楚悼王的屍體上。
貴族們不顧楚悼王的屍體,向吳起射箭,吳起當場被亂箭射死。
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貴族也被按照楚國法律處以滅族之刑,這場叛亂才得以平息。
吳起的一生,充滿了爭議和傳奇色彩。
他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創造了許多經典的戰例,他訓練的魏武卒和改革後的楚國軍隊都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
他也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他的變法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各國的發展和進步。
然而,他的性格和行為也備受爭議,殺妻明誌的舉動讓他背負了不仁不義的罵名,變法過程中過於激進的手段也讓他樹敵眾多。
但無論如何,吳起都以他獨特的方式在戰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故事和思想,至今仍被人們傳頌和研究。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