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聽得津津有味,對張儀的謀略大為讚賞,他仿佛看到了秦國未來的輝煌前景。
當即,秦惠文王便拜張儀為相,委以重任,讓他負責推行連橫之策。
張儀上任後,便開始馬不停蹄地施展他的連橫策略。
他首先將目光投向了魏國,魏國地處中原腹地,是連接各國的交通要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若能讓魏國與秦國結盟,便能打破六國合縱的局麵,為秦國東進打開通道。
張儀來到魏國後,麵見魏哀王,對他曉以利害:“大王,魏國如今處境艱難,四周皆是強國。在合縱聯盟中,魏國看似與各國聯合抗秦,實則如履薄冰。一旦戰事爆發,魏國必將首當其衝,成為各國爭奪的焦點。而且,合縱各國心懷鬼胎,難以真正團結一心。而與秦國結盟則不然,秦國強大,可為魏國提供堅實的庇護。魏國隻需順應秦國的戰略,便能保太平,百姓也能免受戰亂之苦。”
魏哀王本就對合縱聯盟心存疑慮,聽了張儀的一番話後,心中更是動搖。
他權衡利弊,最終決定背棄合縱,與秦國結盟。
魏國倒向秦國後,在六國合縱聯盟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楚國作為合縱聯盟的重要成員,對秦國的擴張一直十分警惕。
張儀深知,若要徹底瓦解合縱聯盟,必須拿下楚國。
於是,他親自前往楚國,麵見楚懷王。張儀見到楚懷王,先是一番恭維,稱讚楚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兵強馬壯,是當之無愧的大國。
楚懷王聽了,心中十分受用。
接著,張儀話鋒一轉,說道:“然而,如今楚國卻麵臨著巨大的危機。秦國對楚國虎視眈眈,而楚國卻與齊國結盟,共同對抗秦國。齊國離楚國較遠,一旦秦國進攻楚國,齊國未必能及時救援。而且,秦國實力強大,楚國與秦國對抗,勝算不大。若楚國能與秦國結盟,秦國願將商於之地六百裡獻給楚國,兩國永結秦晉之好。如此,楚國既能得到大片土地,又能避免戰爭,何樂而不為呢?”
楚懷王是個貪婪而又短視的人,一聽有六百裡土地可拿,頓時心動不已。
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毅然決定與齊國斷交,與秦國結盟。
待楚懷王派人去接收商於之地時,張儀卻翻臉不認賬,稱當初承諾的是六裡而非六百裡。
楚懷王得知自己被張儀欺騙後,惱羞成怒,發誓要報仇雪恨。
他不顧大臣們的勸阻,興兵攻秦。
然而,楚國此時已孤立無援,秦國又早有防備。
在秦楚之戰中,楚軍被秦軍打得大敗,損兵折將,還丟失了大片土地。
楚國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此後,張儀又先後前往齊國、趙國、燕國等國,利用各國之間的利益矛盾和猜忌,憑借著他的三寸不爛之舌,逐一瓦解合縱聯盟。
在齊國,他對齊王說:“齊國雖強,但秦國與其他各國結盟,勢力逐漸壯大。若齊國堅持合縱,必將成為秦國的眼中釘,下一個被攻擊的目標。而與秦國修好,齊國則可保一方太平,還能在各國紛爭中謀取利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齊王聽後,權衡利弊,最終放棄了合縱。
在趙國,張儀則對趙王說:“趙國如今處境危險,秦國已與多國結盟,形成包圍之勢。若趙國不改變策略,必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趙王聽後,心中惶恐,也開始動搖。
就這樣,張儀憑借著他的智慧和口才,將六國合縱聯盟徹底瓦解,秦國在戰國紛爭中逐漸占據上風,為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風雲變幻,世事無常。
秦惠文王去世後,秦武王繼位。
秦武王與秦惠文王性格迥異,他崇尚武力,不喜歡張儀這種靠謀略和口才上位的人。
張儀深知自己在秦國的處境岌岌可危,昔日的榮耀與權勢已如過眼雲煙,隨時可能被剝奪。
他心中暗暗叫苦,卻又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謀劃。
此時,張儀心生一計,他對秦武王說:“大王,齊王恨我入骨,我在秦國一日,齊王便一日不安。我若前往魏國,齊王必定以為我是去為秦國謀劃攻打齊國,必定會派軍攻魏。到時,秦國可趁魏齊交戰之機,謀取利益。而且,我離開秦國,也能避免與大王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秦武王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張儀前往魏國。
張儀到魏國後,齊王果然得知了消息,頓時暴跳如雷。
他認為張儀是秦國的奸臣,如今前往魏國,必定是要對齊國不利。
於是,齊王立即派軍攻魏。
魏國得知齊國來攻,頓時陷入了恐慌。
魏哀王急忙召張儀商議對策。
張儀卻胸有成竹,他暗中派人出使齊國,對齊王說:“大王您中了張儀的圈套。他離開秦國就是為了引發秦魏齊三國混戰,好讓秦國坐收漁翁之利。您想想,秦國為何要放張儀去魏國?還不是想讓我們三國自相殘殺,他們好從中獲利。如今您若攻打魏國,正中了秦國的下懷。”
齊王聽後,恍然大悟,他意識到自己差點被張儀算計。
於是,齊王撤回了軍隊,魏齊之戰就此化解。
在魏國,張儀雖化解了戰爭危機,但多年的奔波勞累和心力交瘁,早已讓他的身體不堪重負。
他時常感到疲憊不堪,頭暈目眩,身體每況愈下。
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縱橫捭闔的張儀,如今已變得憔悴不堪。
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儘頭。
不久,張儀病逝於魏國。
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也是充滿爭議的一生。
他以縱橫之術攪動戰國風雲,讓各國的局勢因他而改變。
他的謀略和口才,令世人驚歎,也讓他成為中國古代政治外交舞台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他的故事,被後人傳頌不衰,激勵著無數後人在困境中砥礪前行,用智慧和勇氣改寫自己的命運。
在曆史的長河中,張儀雖已遠去,但他留下的痕跡,卻永遠無法磨滅。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