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繼位,即秦孝文王。
子楚順理成章地被立為太子。
然而,命運似乎又和秦國開了一個玩笑,秦孝文王在位僅僅三天就突然去世了。
於是,子楚順利登上了王位,即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為了報答呂不韋的恩情,任命他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
呂不韋從一個商人,一躍成為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實現了身份的巨大轉變。
成為丞相後的呂不韋,展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大的抱負。
在經濟方麵,他深知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於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他組織人力興修水利,開鑿溝渠,引河水灌溉農田,使得秦國的農田得到了充足的水源,糧食產量大幅提高。
他還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對於那些積極開墾的農民,給予一定的獎勵和優惠政策。
在他的努力下,秦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百姓生活也逐漸富足起來。
在軍事上,呂不韋派將軍蒙驁攻打韓、趙、魏三國。
蒙驁是一位傑出的將領,他率領秦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占了三國的多座城池,擴大了秦國的領土。
這些軍事上的勝利,不僅增強了秦國的實力,也讓秦國在戰國七雄中的威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呂不韋還十分重視人才的招攬。他在鹹陽城廣納賢才,不論出身貴賤,隻要有一技之長,都能得到他的賞識和重用。
一時間,來自不同國家和階層的三千門客彙聚在呂不韋的門下。
這些門客中,有精通兵法的軍事家,有擅長治國理政的政治家,有博古通今的學者,還有能言善辯的縱橫家。
呂不韋讓他們各自發揮所長,編纂了一部宏偉的巨著——《呂氏春秋》。
這部書涵蓋了儒、道、墨、法等各家思想,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呂不韋試圖通過這部書,為秦國統一天下提供一套完整的治國理論和思想體係。
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後,不幸去世,年僅十三歲的嬴政繼位。
嬴政尊呂不韋為相國,稱“仲父”。
此時的呂不韋,權勢達到了頂峰,整個秦國幾乎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朝堂之上,大臣們對他敬畏有加,言聽計從;朝堂之外,百姓們也都知道呂不韋的赫赫威名。
然而,隨著嬴政逐漸長大,他對權力的渴望也日益強烈。
嬴政是一個極具野心和抱負的人,他不甘心隻做一個有名無實的秦王,他渴望親政,掌握秦國的最高權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呂不韋,作為相國,長期把持朝政,在秦國的勢力根深蒂固,這自然引起了嬴政的不滿和猜忌,兩人之間的矛盾開始逐漸顯現。
呂不韋與太後趙姬嬴政生母)之間,有著一段舊情。
在秦莊襄王去世後,兩人舊情複燃,時常私通。
但隨著嬴政年紀漸長,呂不韋越來越擔心事情敗露,一旦被嬴政知曉,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呂不韋開始想辦法擺脫太後。
他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嫪毐,將嫪毐假扮成宦官,獻給了太後。
嫪毐生得英俊瀟灑,又善於迎合太後,很快就深得太後寵愛。
太後對嫪毐言聽計從,甚至與他生下了兩個兒子。
嫪毐憑借著太後的寵愛,權勢也逐漸膨脹起來,被封為長信侯,得到了大片的封地和財富。
嫪毐與呂不韋之間,開始為了權力和利益爭權奪利。
嫪毐仗著太後的支持,在朝堂上肆意妄為,培植自己的勢力,打壓異己。
呂不韋則憑借著自己多年積累的威望和人脈,與嫪毐明爭暗鬥。
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朝堂之上暗流湧動,一片烏煙瘴氣。
後來,嫪毐謀反的事情敗露。
原來,嫪毐野心勃勃,他不甘心隻做一個太後的寵臣,他妄圖奪取秦國的政權,自己稱王。
他趁嬴政外出之機,發動了叛亂。
嬴政得知消息後,勃然大怒,立即下令鎮壓叛亂。
嫪毐的叛軍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下,不堪一擊,很快就被平定。
嬴政將嫪毐車裂,滅其三族,他的兩個私生子也被嬴政下令處死。
呂不韋雖未直接參與嫪毐的謀反,但因為他舉薦了嫪毐,也受到了牽連。
嬴政念及他對秦國的功勞,隻是免去了他的相國之位,讓他回河南封地養老。
回到封地的呂不韋,並沒有就此沉寂。
他的府邸依舊門庭若市,各國的使者紛紛前來拜訪,試圖拉攏他,為自己的國家所用。
嬴政得知此事後,心中十分擔憂,他擔心呂不韋被他國利用,對秦國構成威脅。
於是,嬴政寫信給呂不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呂不韋收到信後,深知嬴政已對他起了殺心,自己已經沒有回旋的餘地。
他坐在書房中,回想起自己一生的輝煌與起伏,從一個商人到權傾朝野的丞相,他經曆了無數的艱難險阻,也享受過無上的榮耀和富貴。
如今,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想到這裡,呂不韋心灰意冷,最終,他拿起桌上的毒酒,一飲而儘。
呂不韋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以獨特的眼光和謀略,從一個精明的商人,一步步登上了秦國政治的巔峰,左右了秦國的朝政。
他的故事,成為後世之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也讓人們看到了權力、欲望與命運的交織,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