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年,趙國都城邯鄲在戰火的陰影下愈發顯得破敗蕭條。
城中一條狹窄陰暗的陋巷裡,一間破舊不堪的房屋中,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就是趙高。
趙高出生於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曾經的趙國貴族,在趙國國勢衰微的大環境下,也未能幸免地走向了沒落。
曾經的鐘鳴鼎食、錦衣玉食已成為遙遠的回憶,如今,一家人隻能在這簡陋的居所中,忍受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童年的趙高,穿梭在邯鄲城的大街小巷,他看著那些達官顯貴們出行時的威風凜凜,心中滿是羨慕與不甘。
每當有官員的車馬經過,揚起一片塵土,趙高總會呆呆地望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渴望,他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擁有那樣的權勢,不再遭受旁人的白眼與欺淩。
這種對權力的極度渴望,就像一顆種子,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趙高自幼便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聰慧,尤其是對律法,有著一種天生的敏銳。
在艱難的生活中,他沒有放棄學習,反而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偷偷研習趙國律法。
那時,家中窮得連一盞像樣的油燈都沒有,每當夜幕降臨,他便借著從破舊窗戶透進來的微弱月光,或是鄰居家透過來的一絲光亮,在破舊的竹簡上反複研讀。
那些複雜的律法條文,對他來說就像是通往權力的鑰匙,他如饑似渴地汲取著其中的知識,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然而,命運對趙高十分殘酷。
秦國的鐵騎如洶湧的潮水般席卷而來,趙國在秦國的強大攻勢下,最終無力抵抗,宣告滅亡。
趙高一家也淪為秦國的俘虜,他和母親被處以宮刑。
這一沉重的打擊,幾乎將他的人生徹底摧毀,但也讓他心中對權力的渴望變得更加熾熱。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在秦國的宮廷中出人頭地,讓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人都匍匐在他的腳下。
在秦國宮廷為奴的日子裡,趙高並未自暴自棄。
他深知,宮廷是權力的中心,也是他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於是,他開始刻意討好上級,每天早早起床,將自己負責的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對上級的吩咐更是言聽計從。
他還細心觀察著宮廷中每一個人的喜好與弱點,憑借著巧舌如簧和善於察言觀色的本領,逐漸贏得了一些人的好感。
他對秦始皇嬴政的喜好了如指掌,知道嬴政對法家思想的推崇,便不斷在嬴政麵前展現自己對律法的深刻見解。
他常常在嬴政處理政務的間隙,巧妙地提及一些律法相關的話題,並且能提出獨特的觀點,終於引起了嬴政的注意。
秦始皇聽聞趙高對律法極為精通,便將他提拔為中車府令,負責掌管皇帝的車馬乘輿和符璽印信。
這一職位雖不高,卻能時刻陪伴在秦始皇身邊,趙高深知這是自己飛黃騰達的絕佳契機。
他對秦始皇恭敬有加,每天天不亮就起身,親自檢查秦始皇的車馬是否準備妥當,符璽印信是否安放無誤。
他事事都能揣摩到秦始皇的心意,秦始皇想要出行,他早已提前安排好路線和護衛;秦始皇想要查閱律法資料,他能迅速準確地呈上。
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趙高主動請求教導秦始皇最小的兒子胡亥律法。
胡亥生性貪玩,對學習本無興趣,整日隻想著嬉戲玩樂。
但趙高卻有辦法將枯燥的律法講解得生動有趣,他常常結合宮廷中的實際案例,甚至編出一些有趣的故事,來吸引胡亥的注意力。
他還時常帶著胡亥在宮廷中遊玩,滿足他的各種要求,陪他騎馬射箭,觀看歌舞表演。
漸漸地,胡亥對趙高產生了深厚的依賴和信任,視他為最親近的人。
在胡亥眼中,趙高不僅是他的老師,更是他的朋友和保護者。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高在宮廷中的權勢逐漸增長。
他利用自己掌管符璽印信的便利,開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
他與朝中一些官員勾結,為他們謀取私利,以此換取他們的支持。
那些官員為了討好趙高,紛紛向他進獻奇珍異寶,有的甚至不惜花費重金從民間搜羅來罕見的古玩字畫、稀世珍寶,送到趙高的府邸。
趙高的府邸逐漸變得門庭若市,前來拜訪的官員絡繹不絕。
然而,趙高並不滿足於此,他的目光開始投向更高的權力巔峰,他的野心在不斷膨脹。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嬴政率領眾人巡遊天下,趙高、李斯和胡亥隨行。
一路上,秦始皇視察各地的民情,宣揚秦朝的國威。
當隊伍行至沙丘時,秦始皇突然病重。
他躺在病榻上,深知自己大限將至,便讓趙高起草詔書,命長子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火速趕回鹹陽主持葬禮,實際上就是將皇位傳給扶蘇。
趙高接到詔書後,心中卻打起了小算盤。
他與扶蘇向來不和,扶蘇為人正直,對趙高的一些行徑頗為不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且扶蘇信任蒙恬等大臣,若他即位,趙高的權勢必將受到極大威脅。
於是,趙高決定鋌而走險,篡改遺詔。
他先找到胡亥,勸說他奪取皇位:“皇上駕崩,沒有遺詔封諸子為王,隻賜給扶蘇一封詔書。扶蘇一到鹹陽,就會即位為帝,而你連尺寸之地都不會有,這可如何是好?”
胡亥起初有些猶豫,認為這樣做不義不孝,違背了道德和倫理。
但趙高巧舌如簧,不斷勸說:“大行不小謹,盛德不辭讓。如今大權在你我和丞相手中,機會難得。若不抓住,以後再後悔可就來不及了。況且,統治彆人與被彆人統治,差彆可太大了。你想想,一旦扶蘇即位,你就得向他俯首稱臣,處處受他的約束,而如果你成為皇帝,整個天下都將是你的,你可以隨心所欲地享受一切。”
在趙高的蠱惑下,胡亥最終動搖了,他的心中開始燃起對皇位的渴望。
之後,趙高又去拉攏丞相李斯。
他對李斯說:“皇上駕崩,遺詔和璽印都在胡亥手中,立誰為太子,全在你我一句話。你想想,論才能、功勞、謀略以及與扶蘇的關係,你比得上蒙恬嗎?扶蘇即位後,必定任用蒙恬為丞相,到時你可就無法保住現在的地位和榮華富貴了。而胡亥仁慈寬厚,若立他為帝,你我都能長享富貴。”
李斯起初堅決反對,認為這是大逆不道之事,他輔佐秦始皇多年,深知秦始皇對扶蘇的期望,也明白扶蘇的賢能和擔當,若扶蘇即位,必定能將秦朝治理得更好。
但趙高不斷威逼利誘,提及李斯的家族安危:“你想想,一旦扶蘇即位,蒙恬掌權,你的家族還能像現在這樣享受榮華富貴嗎?說不定還會遭受滅頂之災。而隻要我們擁立胡亥,你我都能繼續位極人臣,家族也能永享富貴。”
李斯想到自己的家族,想到那些依賴他的親眷,心中一陣劇痛。
最終,他還是屈服了,在權力和欲望的驅使下,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他們三人合謀篡改了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偽造詔書賜死扶蘇,囚禁蒙恬。
沙丘之變後,胡亥順利即位,史稱秦二世。
趙高因擁立之功,被任命為郎中令,成為宮廷侍衛的統領,權勢滔天。
他終於站在了權力的巔峰,實現了自己多年來的夢想,但他的野心並沒有就此滿足。
秦二世即位後,整日沉溺於享樂,將朝政大權交給趙高。
趙高為了獨攬大權,開始大肆鏟除異己。
他深知朝中大臣對自己篡位之事心懷不滿,於是便設計陷害他們。
他先將矛頭指向蒙恬、蒙毅兄弟。
蒙氏兄弟是秦國的名將,在朝中威望極高。
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駐守邊疆,抵禦匈奴,立下赫赫戰功;蒙毅則在朝中擔任上卿,深受秦始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