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張飛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8章 張飛(1 / 2)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深秋,長江流域籠罩在一片肅殺之氣中。

曹操親率二十萬水陸大軍對外號稱百萬)南下,荊州牧劉表之子劉琮不戰而降,劉備集團在當陽長阪坡遭遇致命追擊。

彼時劉備麾下僅有殘兵萬餘,還裹挾著十餘萬扶老攜幼的百姓,逃亡隊伍綿延數十裡,行進速度極為緩慢。

當曹軍精銳虎豹騎在飛揚的塵土中逐漸逼近時,形勢已到千鈞一發之際。

張飛主動請纓,僅率二十餘騎斷後。他選擇在當陽橋頭設伏,這座簡易的木橋橫跨沮水,背後是茂密的樹林。

張飛命騎兵砍下樹枝係於馬尾,在林中來回馳騁,揚起漫天煙塵,營造出伏兵萬千的假象。

當曹軍先鋒部隊抵達橋頭,隻見張飛身披玄鐵甲胄,手持丈八蛇矛,豹頭環眼,燕頷虎須,巍然屹立於橋前。

他運足丹田之氣,聲若巨雷般怒吼:"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這聲震徹雲霄的呐喊,不僅展現出萬夫不當之勇,更精準把握了曹軍遠道奔襲、求穩怕亂的心理。

據《三國誌·張飛傳》記載,曹軍"皆無敢近者",成功為劉備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

這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堪稱古代戰爭史上心理戰術與勇氣結合的典範。

在劉備西進益州的戰略布局中,張飛的軍事才能得到更為全麵的展現。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的江州之戰,成為關鍵一役。

江州守將嚴顏乃蜀中名將,憑借堅固城池負隅頑抗。

張飛並未急於強攻,而是派遣細作探查江州地形,發現敵軍糧草補給線的薄弱環節。

他佯裝分兵進攻周邊縣城,誘使嚴顏分兵救援,隨後親率精銳部隊奇襲江州西門。

城破之後,張飛生擒嚴顏,上演了著名的"義釋嚴顏"。

據《華陽國誌》記載,麵對寧死不屈的嚴顏,張飛怒喝:"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嚴顏凜然回應:"

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張飛非但沒有惱怒,反而被嚴顏的氣節所折服,親自為其鬆綁,並奉為上賓。

這一事件不僅展現了張飛在軍事指揮上的靈活性,更體現出他超越武夫的戰略眼光——通過收服嚴顏,成功瓦解了益州其他郡縣的抵抗意誌,為劉備平定蜀地奠定了基礎。

宕渠之戰堪稱張飛軍事生涯的巔峰之作。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魏名將張合奉曹操之命,進犯巴西郡。

張合久經沙場,擅長山地作戰,其率領的"虎步軍"更是曹魏精銳。

麵對來勢洶洶的敵軍,張飛采取了"避其鋒芒,擊其惰歸"的策略。

他利用宕渠山道狹窄、地勢險要的特點,將部隊化整為零,采取遊擊戰術消耗敵軍。

命士兵在山道兩側埋設滾木礌石,又在水源處投毒,使得張合部隊陷入補給困難的境地。

在八蒙山的決戰中,張飛巧妙設伏,將張合部隊分割成數段,隨後親自率領敢死隊發起衝鋒。

據《三國誌》裴鬆之注引《蜀記》記載,此戰中張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合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最終大破敵軍。

張合僅率十餘名親兵棄馬緣山而逃,狼狽不堪。

這場戰役不僅穩固了蜀漢在巴西郡的統治,更使張飛的威名威震漢中,成為曹魏將領心中不可逾越的屏障。

曆史上的張飛與《三國演義》中莽夫形象相去甚遠。

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與文獻研究表明,張飛不僅擅長書法,更具有深厚的文化素養。

明代文人楊慎在《丹鉛總錄》中記載,張飛曾在八蒙山之戰後,以丈八蛇矛在崖壁上刻下《立馬銘》:"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合於八蒙,立馬勒銘。"

其字體雄渾剛勁,筆法流暢自如,儘顯大家風範。

清代學者趙一清在《稿本三國誌注補》中評價:"飛之書法,不減鐘繇、皇象。"

這些記載顛覆了人們對張飛的傳統認知,展現出他作為儒將的另一麵。

張飛對蜀漢政權的忠誠堪稱千古楷模。

自涿郡與劉備、關羽結義起,他便將個人命運與劉備集團緊密相連。

在劉備早期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張飛始終不離不棄。

當劉備在徐州被呂布偷襲,妻子被俘,幾乎陷入絕境時,是張飛收攏殘部,助其東山再起;當劉備在長阪坡麵臨滅頂之災,張飛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扭轉戰局。

更難能可貴的是,張飛不僅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更在政治決策上展現出遠見卓識。

劉備平定益州後,有人提議將成都城中的田宅分賜諸將,以犒賞功臣。

張飛卻力勸劉備:"今益州初定,民心未附,若奪民田宅,必失民心。不如將田宅歸還百姓,使民安居樂業,方為長遠之計。"

這一建議最終被劉備采納,有效穩定了益州局勢。

然而,張飛性格中的暴烈一麵同樣不容忽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國誌》記載,他"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對待下屬過於嚴苛,常因小過施以重刑。諸葛亮曾多次告誡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但張飛並未引以為戒,最終在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伐吳前夕,被部將範強、張達刺殺於閬中軍營。

據《三國誌·張飛傳》記載,事發當夜,張飛因思念關羽醉酒沉睡,範強、張達二人潛入營帳,割下其首級,順嘉陵江而下,投奔孫權。

這一悲劇性結局,不僅是個人性格的悲劇,更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張飛之死使得劉備集團失去一員猛將,伐吳計劃遭受重創,間接導致了夷陵之戰的慘敗。

張飛形象在文學藝術領域的演變堪稱一部精彩的文化史。

在陳壽的《三國誌》中,張飛被客觀地描述為"雄壯威猛,亞於關羽"的良將;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流傳"說三分"的話本,張飛的形象逐漸被神化。

元代雜劇中,張飛成為"莽撞人"的代表,其故事被不斷演繹。

而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更是將張飛塑造成極具戲劇性的文學形象:"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最新小说: 苟出一個武道天家 重生農女發家記 大唐:請陛下歸天 直播盜墓之最後一個摸金校尉 白四爺,夫人到處說你不做人 認錯崽崽後,京城大佬爭當我夫君 重生四九城,激活每日情報係統 失業後,我選擇了修仙 小燕爾 妖魔亂世逢災年,我每日一卦糧肉滿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