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此時最重要的是穩住軍心。
他在城中巡查,鼓舞士兵們的士氣:“將士們,我們身後就是蜀漢的百姓,我們絕不能後退!隻要我們堅守營寨,敵軍就拿我們沒辦法!”
張合來到南圍後,對王平的營寨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他命令士兵們架起雲梯,試圖強行登城。
王平指揮士兵們用滾木礌石進行還擊,敵軍一次次的進攻都被打退。
張合見強攻不行,就派人在城下叫罵,試圖激怒王平,引他出戰。
可王平不為所動,他對將領們說:“這是敵軍的激將法,我們不能上當。隻要我們堅守不出,等敵軍疲憊之時,就是我們反擊的機會。”
張合久攻不下,無計可施,最終隻能無奈退兵。
這一戰,再次彰顯了王平卓越的軍事才能,他也因此在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時,不幸病逝於五丈原。
蜀軍失去了主心骨,陷入了混亂之中。
此時,大將魏延卻趁機作亂,他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不甘心聽從楊儀的調遣。
他率領軍隊占據南穀口,襲擊楊儀等人,並揚言要將楊儀等人斬殺。
王平得知後,挺身而出。
他深知魏延之亂如果不及時平定,蜀軍必將陷入內亂,後果不堪設想。
他率領著無當飛軍,迅速趕到戰場。
麵對魏延的叛軍,王平站在陣前,大聲嗬斥:“魏延!丞相剛剛離世,你不思為丞相報仇,反而起兵作亂,背叛蜀漢,你對得起丞相的知遇之恩嗎?你們這些將士,都是蜀漢的好男兒,難道要跟著魏延一起造反,遺臭萬年嗎?”
魏延的部下們原本就對魏延的做法心存不滿,聽到王平的斥責後,紛紛放下武器,離開了魏延。
魏延見大勢已去,隻得倉皇逃竄。
王平則乘勝追擊,最終協助楊儀平定了魏延之亂。
因為平定魏延之亂有功,王平被升任為後典軍、安漢將軍,協助車騎將軍吳懿鎮守漢中。
漢中是蜀漢的北方門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王平深感責任重大。
他到任後,立刻開始加強漢中的防禦工事。
他親自帶領士兵們修繕城牆,將破損的地方一一修補加固;在險要的地方增設烽火台,安排士兵日夜值守;還對漢中的地形進行了詳細的勘察,繪製了地圖,製定了周密的防禦計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每天都在軍營中訓練士兵,提高他們的戰鬥技能和作戰意識。
在他的努力下,漢中的防禦固若金湯,成為了蜀漢抵禦曹魏的堅實屏障。
建興十五年237年),王平晉封安漢侯,接替吳懿成為漢中太守,全麵負責漢中的軍事事務。
此時的王平,已經成為了蜀漢舉足輕重的大將,他手握重兵,肩負著保衛蜀漢北方邊境的重任。
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反而更加兢兢業業,日夜操勞。
他經常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疾苦,關心他們的生活。
他知道,隻有百姓安居樂業,蜀漢才能長治久安。
延熙六年243年),蔣琬病重,王平被任命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成為蜀軍北方前線的總指揮,統率漢中軍務。
他深知自己的使命重大,絲毫不敢懈怠。
為了更好地抵禦曹魏的進攻,他經常親自巡視邊境,了解地形地貌,製定詳細的防禦策略。
他還與其他將領保持密切的聯係,加強協同作戰的能力。
他會定期組織軍事演習,模擬各種戰鬥場景,讓士兵們在實戰中積累經驗,提高戰鬥力。
延熙七年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率領步騎十萬人進攻漢中,魏軍前鋒已至駱穀。
消息傳來,漢中城內人心惶惶,蜀漢的將領們大多主張堅守漢、樂二城,等待涪城的援軍。
他們認為,漢、樂二城城牆堅固,糧草充足,足以抵擋魏軍的進攻,等援軍一到,再裡應外合,擊敗魏軍。
然而,王平卻有著不同的見解,他認為這樣做太過被動,一旦涪城的援軍不能及時趕到,漢、樂二城很可能會被魏軍攻破,到時候漢中就會落入敵手,蜀漢的北方防線將徹底崩潰。
於是,王平提出了自己的計策:由護軍劉敏占據興勢山,憑借險要地形阻擋魏軍,自己則率領一支軍隊作為後援;如果魏軍分兵進攻黃金城,他就親自率軍前往救援,與劉敏形成合擊之勢。
等到涪城的救兵到來後,再對魏軍進行全麵反擊。
起初,很多將領對王平的計策表示懷疑,認為這樣做風險太大,一旦興勢山被魏軍攻破,我軍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但王平堅信自己的判斷,他耐心地向將領們解釋自己的戰略意圖:“興勢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隻要我們占據有利地形,魏軍就難以突破。而且我們在黃金城也有部署,一旦魏軍分兵,我們可以及時支援,打亂他們的部署。隻要我們堅持到援軍到來,就能反敗為勝!”
最終,護軍劉敏讚成了王平的意見,其他將領也被王平說服。
於是,他們按照王平的計策開始部署軍隊。
戰鬥打響後,劉敏率領軍隊在興勢山頑強抵抗,他們利用山上的巨石、樹木等作為武器,不斷地向魏軍發起攻擊。
魏軍久攻不下,損失慘重。
正如王平所料,曹爽果然分兵進攻黃金城。
王平得知後,立刻率領軍隊前往救援。
他騎著快馬,衝在隊伍的最前麵,大聲呼喊:“將士們,黃金城的兄弟們正在浴血奮戰,我們一定要趕過去,打敗敵軍!”
在他的鼓舞下,士兵們士氣高漲,日夜兼程,迅速趕到了黃金城。
王平到達黃金城後,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率領軍隊向魏軍發起了攻擊。
他身先士卒,揮舞著手中的武器,衝入敵陣,與魏軍展開了激烈的拚殺。
他的勇猛無畏感染了每一個士兵,大家紛紛跟隨他的腳步,奮勇殺敵。
在王平的帶領下,蜀漢軍隊與黃金城的守軍內外夾擊,打得魏軍節節敗退。
與此同時,涪城的援軍也陸續趕到,與王平的軍隊會合。
在蜀漢軍隊的聯合攻擊下,魏軍大敗而逃,丟下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糧草。
這場戰役的勝利,充分展現了王平卓越的軍事智慧和指揮才能。
他以不足三萬人的兵力,成功抵禦了曹爽十萬大軍的進攻,力保疆土不失,成為了蜀漢後期國之乾臣。
經此一戰,王平的威名傳遍了天下,他也成為了蜀漢軍隊的一麵旗幟。
百姓們對他讚不絕口,紛紛傳頌他的英勇事跡。
王平雖然出身軍旅,不識字,但他非常好學。
他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即使軍務繁忙,也會抽出時間讓人讀誦《史記》《漢書》等曆史書籍給他聽。
每當聽到精彩之處,他都會陷入沉思,思考其中的道理。
聽完後,他總能明白其中的大概意思,並且在議論時也不會偏離書中的原意。
他口述表章和軍政事務,讓彆人代寫,意思表達明確、條理清晰。
他一生遵循法度,嚴於律己,平時不苟言笑,整天端正坐姿,即使在閒暇之時,也保持著軍人的風範,軍中將士對他既敬畏又欽佩。
延熙十一年248年),這位戎馬一生的蜀漢大將,因積勞成疾,最終病逝於軍中。
消息傳來,整個蜀漢為之悲痛。
漢中的百姓們自發地為他舉行了悼念儀式,他們痛哭流涕,懷念這位曾經保護他們的大將軍。
他的兒子王訓繼承了他的爵位,繼續為蜀漢效力。
王平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三國亂世中崛起,成為了蜀漢的中流砥柱。
他在街亭之戰中的臨危不亂,在北伐中的英勇表現,以及在漢中的堅守防禦,都為蜀漢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的軍事才能和忠誠精神,贏得了蜀漢君臣和百姓的敬重與愛戴,也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王平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他的故事,將永遠被銘記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