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荊州隆中山間的晨霧還未散儘,青石板小徑蜿蜒穿過茂密的竹林。
諸葛亮的草廬隱於竹影深處,茅草屋簷上凝結著晶瑩的露珠,在晨光中折射出細碎的光芒。
遠處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為這靜謐的山林增添了幾分生機。
突然,草廬內傳來一聲清亮的嬰兒啼哭,劃破了清晨的寧靜。
正在院中劈柴的書童手中斧頭一抖,驚訝地看向屋內。
此時,奇跡般的景象出現了:原本寂靜的天空突然被仙鶴的長鳴打破,隻見一群白鶴自雲霧中翩躚而來,它們潔白的羽翼在陽光下閃耀,如同一朵朵飄動的雲彩。
這些仙鶴圍繞著草廬盤旋,鳴聲此起彼伏,久久不散。
諸葛亮輕輕抱起繈褓中的女兒,凝視著她那粉嫩的小臉和靈動的眉眼。
孩子清澈的眼眸仿佛蘊含著星辰大海,讓他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
他望向窗外那群盤旋的仙鶴,心中一動,仿佛冥冥中有聲音在指引:“此女天資不凡,仙緣深厚,將來必能得證仙果,就叫諸葛果吧。”
諸葛果在父母的寵愛中漸漸長大,她自幼便展現出與常人不同的聰慧。
每當諸葛亮在草堂中研讀兵法、推演陣法時,小小的諸葛果總會搬來一個矮凳,安靜地坐在一旁,睜著大眼睛認真觀察。
她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總是會提出各種天馬行空的問題:“父親,天有多高?地有多廣?是不是一直走,就能走到天的儘頭?”
“人為什麼要打仗?天下為何征戰不休?不能像我們一家人這樣,和和睦睦地生活嗎?”
麵對女兒的提問,諸葛亮總是放下手中的書卷,耐心解答。
他從天地生成的傳說講到五行八卦的奧秘,從諸侯紛爭的曆史講到治國安邦的道理。
父女倆常常在草堂中一坐就是半日,陽光透過竹窗灑在他們身上,形成一幅溫馨的畫麵。
黃月英看著這一幕,既欣慰又有些無奈:“果兒還小呢,你說這些她現在也聽不明白。”
諸葛果卻會仰起小臉,一本正經地反駁:“母親,果兒聽得懂。這些道理就像清晨的露珠,雖然小,卻能映出整個天空。”
她的話讓黃月英又驚又喜,不禁感歎女兒的聰慧。
隨著年齡漸長,諸葛果不再滿足於提問,開始陷入長時間的思考。
她常常獨自坐在庭院的石凳上,望著天空中變幻的雲彩,一坐就是大半天。
有時,她會盯著地上的螞蟻搬家,思索著生命的渺小與堅韌;有時,她會在月下徘徊,試圖參透月亮陰晴圓缺的奧秘。
周圍人見她常常發呆,反應遲緩,漸漸疏遠,甚至傳出諸葛亮生了個呆愣傻丫頭的傳言。
諸葛果卻毫不在意這些閒言碎語,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她的內心仿佛有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門,而她正努力尋找打開這扇門的鑰匙。
黃月英看著女兒日漸孤僻,心中十分擔憂。
她與諸葛亮商議後,決定帶諸葛果出門走走,讓她接觸外麵的世界,開闊眼界。
諸葛亮思索良久,想起深山中有一位道法高深的真人,或許能給女兒一些指引。
於是,一家人踏上了前往深山道觀的旅程。
山路崎嶇,草木蔥蘢,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野花的芬芳。
走了許久,一座簡樸的道觀終於出現在眼前。
這座道觀隱匿於山林深處,沒有高大的紅牆綠瓦,隻有一座正堂和一間草屋,周圍環繞著青翠的鬆柏。
諸葛果剛走進道觀,便覺一股清新之氣撲麵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她正在四下打量時,一隻高大的靈鶴突然從屋簷上俯衝而下,嚇得她驚呼一聲,後退幾步。
但很快,她便被靈鶴矯健的身姿和靈動的眼神吸引。
她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我能摸摸你嗎?”
奇跡發生了,那隻靈鶴竟像是聽懂了她的話,安靜地站在原地,任由她撫摸。
突然,靈鶴仰頭清啼,鳴聲劃破長空。刹那間,天邊飛來數百隻仙鶴,它們展開潔白的羽翼,在道觀的院子裡圍繞著諸葛果翩翩起舞。
陽光透過仙鶴的羽翼,灑下點點金光,仿佛為諸葛果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紗衣。
諸葛果興奮極了,她忘記了害怕,在仙鶴群中歡快地轉圈,笑聲清脆悅耳,仿佛要與仙鶴一同乘風而去。
諸葛亮夫妻和真人聞聲而出,看到這一幕,都驚歎不已。
真人捋著長長的白須,感慨道:“此女與仙鶴有緣,日後必成大器。”
此次經曆,為諸葛果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她對外麵的世界充滿了探索的欲望,對奇門數術、道法自然的興趣愈發濃厚。
諸葛亮也意識到女兒在這方麵天賦異稟,開始重點培養她。
他將自己珍藏的數術典籍、奇門陣法圖冊都拿出來,耐心地教導女兒。
諸葛果學習起來如饑似渴,常常廢寢忘食。
她不僅研讀父親給的書籍,還會自己在紙上推演陣法,在庭院中布置簡易的八卦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一次,她用樹枝和石頭在地上擺出一個小型的“八門金鎖陣”,就連諸葛亮看了都讚歎不已。
然而,平靜的學習生活很快被一件意外之事打破。
一日,諸葛果外出時,看到一群人圍在一起,氣氛熱烈。
她好奇地擠進去,原來,一名數術大師設下奇門迷陣,邀請天下高手破陣,卻無人成功。
眾人正打算集思廣益,再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