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即位時,年僅13歲,無法親理朝政。
按照東漢慣例,何氏以“皇太後”之尊臨朝稱製,成為帝國實際的最高統治者。
此時的何氏,站在了權力的頂峰,但她接手的,卻是一個早已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地方上,黃巾起義雖被鎮壓,卻引發了各地軍閥割據的局麵,州牧、太守擁兵自重,不再聽從中央號令;朝堂上,何進與宦官的爭鬥已到白熱化階段,何進急於鏟除宦官,而宦官集團則在何氏的庇護下負隅頑抗;民間更是民不聊生,流民四起,王朝的統治基礎早已崩塌。
臨朝後的何氏,首要任務是穩定政局。
她沿用了此前的“平衡策略”,一方麵任命何進為錄尚書事,讓其總攬朝政,繼續依靠外戚勢力鞏固皇權;另一方麵,她依舊沒有同意何進誅殺全部宦官的請求,隻處死了策劃“廢長立幼”的蹇碩等少數宦官,試圖安撫宦官集團,避免宮內動蕩。
但此時的何進,早已不滿足於“與宦官共存”,他認為宦官一日不除,外戚權力便一日不穩,甚至暗中聯絡外地軍閥董卓,令其率軍入京,以“清君側”的名義逼迫何氏同意誅殺宦官。
何進的這一決策,徹底打破了朝堂的脆弱平衡。
宦官集團得知董卓即將入京的消息後,深知自己必死無疑,決定先發製人。
他們以何氏的名義召何進入宮,在宮門內埋伏刀斧手,將何進當場斬殺。
何進被殺的消息傳出後,其部下袁紹、袁術等人怒不可遏,率軍衝入皇宮,對宦官展開了無差彆的屠殺,無論老幼,隻要是宦官,皆難逃一死,甚至連麵有胡須的官員都被誤殺,皇宮內血流成河,宦官集團被徹底剿滅。
這場“宮變”,讓何氏失去了兄長的支持,也失去了製衡各方勢力的工具。
更致命的是,她召來的“外援”董卓,已率軍抵達洛陽城外。
董卓本是涼州軍閥,素來野心勃勃,見洛陽城內混亂,便率軍長驅直入,迅速控製了京城的兵權。
董卓進入洛陽後,第一件事便是乾預皇位繼承——他認為漢少帝劉辯“懦弱無能”,而陳留王劉協“聰慧過人”,更適合當皇帝,於是逼迫何氏同意廢黜劉辯,改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
作為劉辯的生母,何氏自然堅決反對廢帝,但此時的她,早已失去了與董卓抗衡的力量。
董卓手握重兵,在洛陽城內肆意妄為,根本不將這位“皇太後”放在眼裡。
為了徹底清除障礙,董卓不僅廢黜了劉辯,還以“何氏曾毒殺王美人,有失婦德”為由,將其遷往永安宮,剝奪了她的臨朝權力。
何氏從臨朝稱製的太後,一夜之間淪為任人擺布的囚徒,她曾苦心維係的權力與地位,在軍閥的鐵蹄下,脆弱得不堪一擊。
被遷往永安宮的何氏,深知自己的命運已不由己。
她看著自己的兒子劉辯被廢為“弘農王”,被董卓軟禁在宮中;看著董卓在洛陽城內燒殺搶掠,肆意踐踏皇權;看著曾經繁華的帝都,在軍閥的混戰中變得殘破不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位曾試圖在權力旋渦中尋求安穩的女性,終於明白,在王朝覆滅的大勢麵前,個人的權謀與掙紮,終究隻是徒勞。
董卓雖暫時沒有對何氏下殺手,但也從未放鬆對她的監視。
他深知何氏作為“前太後”,仍有一定的號召力,若留下她,恐生後患。
初平元年190年),各地軍閥以“討伐董卓、匡扶漢室”為名,組成討董聯軍,逼近洛陽。
董卓見聯軍勢大,決定遷都長安,以避其鋒芒。
在遷都之前,他為了徹底消除隱患,下令處死何氏與廢帝劉辯。
關於何氏的死因,史書記載略有差異。
《後漢書·皇後紀》記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進鴆於弘農王,曰:‘服此藥,可以辟惡。’王曰:‘我無疾,是欲殺我耳!’不肯飲。
強飲之,不得已,乃與妻唐姬及宮人飲宴彆。
酒行,王悲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蕃。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因令唐姬起舞,姬抗袖而歌,泣下嗚咽。
王謂姬曰:‘卿王者妃,勢不複為吏民妻。自愛,從此長辭!’遂飲藥而死,時年十八。”而何氏,則在劉辯死後不久,被董卓派人殺害於永安宮,死後甚至未能按照太後的禮儀下葬,僅被草草掩埋於洛陽城外的亂葬崗中。
何氏的死,不僅是她個人的悲劇,更是東漢王朝覆滅的象征。
她死後,董卓徹底掌控了朝政,漢獻帝淪為徹頭徹尾的傀儡;討董聯軍因內部矛盾而分崩離析,各地軍閥紛紛割據一方,相互攻伐,中國曆史正式進入三國亂世。
曾經輝煌的東漢王朝,在何氏死後不久,便名存實亡。
縱觀何氏的一生,她並非傳統意義上“禍國殃民”的妖後,也不是力挽狂瀾的女英雄。
她出身卑微,憑借機遇與手腕登上權力巔峰,卻始終未能擺脫“權力依附者”的身份——她依附靈帝的寵愛,依附兄長的外戚勢力,依附宦官的製衡,卻從未真正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統治根基。
在東漢末年那個禮崩樂壞、人心思亂的時代,她的“平衡術”顯得幼稚而無力,最終不僅未能保住自己與家族的命運,反而成為了王朝崩塌的催化劑之一。
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何氏的悲劇,本質上是時代的悲劇。
在那個皇權衰落、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軍閥割據初現的時代,即便她有過人的智慧與魄力,恐怕也難以逆轉王朝覆滅的大勢。
她就像一葉漂泊在亂世洪流中的孤舟,無論如何掙紮,最終都隻能被時代的浪潮吞沒。
如今,洛陽城的宮牆早已湮沒在曆史的塵埃中,何氏的故事也漸漸被三國英雄的傳奇所掩蓋。
但當我們回望那個混亂的時代,這位出身屠戶之家、曾臨朝稱製的何太後,依舊是一個無法被忽視的存在——她的一生,映照著東漢末年宮廷的黑暗與荒誕,也見證了一個帝國從衰落走向覆滅的最後曆程。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