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誌才者,漢末潁川人也,其名不見於正史專篇,事跡散佚於《三國誌》注引及諸家雜記,然其在曹魏基業草創之際,實為曹操麾下首屈一指之謀主,與荀彧、郭嘉等並為潁川智謀群體之先驅。
觀其生平,雖如流星倏逝,卻以超群智略在亂世棋局中留下深刻印記。
潁川自先秦便是文脈鼎盛之地,至漢末更是名士輩出、智謀薈萃之所,荀彧、荀攸、陳群等皆出於此。
戲誌才生於斯長於斯,自幼浸潤於經史子集,尤精於權謀策略與形勢研判。
其早年行蹤頗為隱匿,似未急於躋身仕途,而是沉潛觀察天下大勢。
時逢靈帝昏庸,宦官專權,黃巾起義席卷州郡,中原大地陷入割據混戰,有誌之士皆在尋覓明主以定社稷。
戲誌才深知,亂世之中,唯有兼具雄才大略與容人之量者,方能成就大業,故雖有鄉譽,仍蟄伏待時。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領兗州牧,收編青州黃巾餘部,勢力初成,亟需智謀之士輔佐。
此時,已投身曹操帳下的荀彧深知主公求才若渴,且亟需能製定長遠戰略之謀臣,遂向曹操舉薦戲誌才。
荀彧在舉薦書中盛讚其“負王佐之才,明於治亂之道,察於成敗之數”,曹操素信荀彧識人之明,即刻召見戲誌才。
二人論及天下形勢,戲誌才縱談群雄利弊:指袁紹“外寬內忌,多謀少決,難成大事”;評袁術“驕奢淫逸,僭越無度,必遭傾覆”;論呂布“勇而無謀,反複無常,不足為懼”,最終落腳於曹操當前處境,提出“固兗州以安根本,撫流民以增國力,聯諸侯以製強敵”之戰略構想。
其分析鞭辟入裡,謀劃深遠,正合曹操心意。
曹操大喜過望,當即辟戲誌才為從事中郎,引為心腹謀主,軍國大事多與之商議。
彼時曹操雖據有兗州,卻四麵受敵:北有袁紹虎視眈眈,南有袁術蠢蠢欲動,東有呂布反複襲擾,內部尚有張邈、陳宮等潛在威脅。
戲誌才入職後,首要之務便是協助曹操穩固兗州根基。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東征徐州陶謙,張邈、陳宮趁機迎呂布入兗州,兗州郡縣紛紛響應,僅餘鄄城、範縣、東阿三城未破,曹操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倉促回師的曹操數次與呂布交戰,皆因糧草不濟、軍心浮動而失利,一度萌生投奔袁紹之意。
危急關頭,戲誌才力排眾議,向曹操進言:“袁紹雖強,然其誌在割據,非能統一天下者。今兗州雖失大半,然三城尚在,民心未離;且主公麾下將士多為兗州子弟,若投奔袁紹,必遭輕視,日後更難自立。呂布有勇無謀,陳宮雖智卻剛愎自用,二人貌合神離,可乘其不備而破之。”
隨後,他為曹操製定具體方略:首先遣荀彧、程昱堅守三城,穩定後方;
其次派夏侯淳安撫流民,征集糧草,恢複軍需;
最後親率精銳,趁呂布軍糧耗儘、移師就食之際,設伏於定陶,一舉擊破呂布主力。
曹操依計而行,果然收複兗州失地,呂布倉皇逃往徐州。
此役之中,戲誌才的戰略定力與戰術謀劃,堪稱曹操轉危為安的關鍵,其“審時度勢,逆勢破局”之能,儘顯謀主風采。
平定兗州後,曹操勢力得以喘息,戲誌才又著手為其規劃長遠發展藍圖。
他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初步構想,認為“漢祚雖衰,天下人心仍向漢室。若能迎獻帝於許都,挾天子之名,號令諸侯,則師出有名,大義在我”。
這一理念雖未立即付諸實施,卻為日後荀彧完善並推行該戰略奠定了基礎。
同時,戲誌才深知人才對於霸業的重要性,積極為曹操舉薦潁川名士,為曹魏集團早期人才梯隊的構建立下汗馬功勞。
戲誌才不僅善謀戰略,亦精於臨陣決斷。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曹操與呂布在钜野再次交戰,呂布遣將薛蘭、李封屯守钜野,欲斷曹操糧道。
戲誌才獻策:“薛蘭、李封勇而無謀,可先佯攻徐州,誘其放鬆戒備,再回師突襲,必能一舉擒之。”
曹操依計行事,果然大破薛蘭、李封,徹底清除了呂布在兗州的殘餘勢力。
此後,曹操乘勝追擊,擊敗袁術,鞏固了兗州、豫州之地,成為中原地區不可忽視的力量,這背後皆有戲誌才的智謀身影。
然天妒英才,戲誌才因長期為軍國大事殫精竭慮,加之漢末戰亂之際醫療衛生條件匱乏,竟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前後一病不起。
曹操親往探視,執其手問計後事,戲誌才虛弱之際仍建言:“天下未定,主公當廣納賢才,尤其是潁川之士,多有棟梁之材。某死後,可使荀彧舉薦替代之人,必能輔佐主公成就大業。”
不久,戲誌才病逝,曹操悲痛不已,謂左右曰:“誌才身亡,如失右臂矣!”
戲誌才去世後,曹操數次向荀彧提及“自誌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荀彧遂舉薦郭嘉。
郭嘉入職後,其智謀風格與戰略眼光頗似戲誌才,深受曹操信任,最終成為曹魏集團的核心謀臣。
後世常因郭嘉之名甚盛而忽略戲誌才,實則二人皆為潁川智謀的傑出代表,戲誌才為曹操奠定根基,郭嘉為曹操開疆拓土,前後相繼,共同成就了曹魏的霸業雛形。
縱觀戲誌才一生,雖壽短祚薄,事跡亦多散佚,但其在曹操最艱難的創業初期,以超凡的智謀助其穩固根基、渡過難關,實為曹魏基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的“審勢、謀局、薦賢”之舉,既彰顯了潁川名士的智慧風采,也印證了“亂世之中,智謀為興邦之本”的至理。
陳壽在《三國誌》中雖未為其立傳,然通過荀彧、郭嘉等人的記載及裴鬆之注引的補充,仍可窺見其當年“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非凡風采。
戲誌才之名,雖不及郭嘉、諸葛亮等家喻戶曉,卻在漢末三國的智謀星空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亮。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