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改元黃初,成為了魏國的開國皇帝,史稱魏文帝。
然而,曹丕的登基並沒有讓所有人都感到滿意。
尤其是在立後的問題上,他遭遇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大臣們的反對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麵:
首先,郭照的出身雖然算得上是望族,但她的家族已經沒落,而且她早年的經曆頗為坎坷。
在傳統觀念中,皇後應該出身於名門望族,並且德行完美無缺。
而郭照的這些背景顯然不符合這一標準,因此大臣們認為她並不適合擔任皇後這一重要角色。
其次,郭照至今尚未生育子女,而曹丕的另一位姬妾甄氏即甄宓)已經為他生下了長子曹叡。
按照“母以子貴”的慣例,皇後之位理應屬於甄氏。
畢竟,在古代社會中,子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甄氏作為曹叡的母親,其地位自然更為尊貴。
麵對朝野的壓力,郭照並未急於爭奪後位,反而主動向曹丕進言:“甄氏姐姐為陛下誕下皇長子,德行溫良,皇後之位理應由她擔任。臣妾無才無德,更無子嗣,實難擔此重任。”
這番話既體現了她的謙遜,也緩解了曹丕與大臣之間的矛盾。
但曹丕對甄氏的感情早已疏遠——甄氏原為袁紹次子袁熙之妻,曹操攻破鄴城後被曹丕所納,起初雖受寵愛,但隨著時間推移,甄氏因不滿曹丕冷落而多有怨言,且與曹植之間的傳聞即“洛神賦”的原型傳說)也讓曹丕心生猜忌。
相比之下,郭照的聰慧、沉穩與不爭,更讓曹丕傾心。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以“甄氏心懷怨懟,口出不遜”為由,將其賜死。
此事在曆史上爭議頗大,許多後世文人將甄氏之死歸咎於郭照的陷害,如《魏略》《漢晉春秋》等史料均記載郭照“譖害甄氏”,但《三國誌》等正史中並無明確證據。
事實上,甄氏之死更多是曹丕為鞏固皇權、清除潛在政治隱患甄氏家族在河北有一定勢力)的結果,郭照雖未直接參與,卻也因與曹丕的特殊關係而被卷入這場風波,背負了千年的“惡名”。
甄氏死後,立後之爭再次提上日程。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力排眾議,正式冊封郭照為皇後。
登基大典上,郭照身著皇後朝服,從容接受百官朝拜,她在詔書中強調:“皇後之責,非為獨享尊榮,乃為輔佐君王、教化後宮、安定社稷。臣妾當以史為鑒,不敢有絲毫懈怠。”
成為皇後之後,郭照果然踐行了自己的承諾,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將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
當時後宮妃嬪眾多,難免有爭風吃醋之事,郭照從不濫用權力打壓異己,反而常常調解矛盾,對失寵的妃嬪多加體恤。
某次,一位姬妾因不慎觸犯宮規,按律當處以重罰,郭照得知後,向曹丕進言:“此人並非故意犯錯,且平日安分守己,若嚴懲恐失人心。不如從輕發落,令其改過自新。”
曹丕采納了她的建議,後宮上下無不佩服她的仁厚。
此外,郭照還嚴格約束外戚,她的兄長郭浮、弟弟郭都想憑借她的身份謀取高官,郭照卻堅決反對,對曹丕說:“外戚乾政乃亡國之兆,漢朝之禍曆曆在目。臣妾的家人若有才能,陛下可憑公論任用;若無才能,絕不可因臣妾而破例。”
在她的堅持下,郭氏家族始終沒有進入曹魏權力核心,避免了外戚專權的隱患。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重,臨終前立長子曹叡為皇太子,命曹真、司馬懿、陳群、曹休為輔政大臣,並特意囑托曹叡:“皇後母儀天下,爾當尊之敬之,不可有負。”
曹丕去世後,曹叡即位,是為魏明帝,尊郭照為皇太後,移居永安宮。
此時的曹叡,對生母甄氏的死因仍心存疑慮,民間也流傳著“郭太後害死甄氏”的謠言,曹叡對郭照的態度逐漸變得冷淡,甚至時常有意無意地試探她。
麵對養子的猜忌,郭照始終保持著皇太後的尊嚴與沉穩。
她從不為自己辯解,也不乾涉曹叡的朝政,隻是默默做好自己的本分。
史書記載,曹叡曾多次詢問甄氏的死因,郭照始終以“先帝之事,非臣妾所能置喙”作答,既不推卸責任,也不激化矛盾。
此外,她還時常以“天下為公”的道理勸諫曹叡,提醒他關注民生、重視農桑,不要沉迷於奢華享樂。
某次,曹叡欲大規模修建宮殿,郭照得知後,親自前往宮殿施工現場,對曹叡說:“如今天下初定,百姓尚未安居樂業,陛下當以節儉為本,不宜大興土木。若國庫空虛,一旦外敵來犯,何以應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叡雖未完全停止修建,但也縮減了規模,可見郭照在他心中仍有一定的影響力。
青龍三年公元235年),郭照病逝於永安宮,享年五十二歲。
關於她的死因,史料記載存在分歧:《三國誌》稱其“自然薨逝”,而《漢晉春秋》則記載曹叡為替母報仇,逼迫郭照自殺。但結合曹叡在郭照死後的表現——他不僅為郭照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還將其與曹丕合葬於首陽陵,追諡為“文德皇後”——可知“逼殺”之說可信度較低,更多是後世文人對“紅顏禍水”敘事的刻意渲染。
郭照的一生,始於亂世的顛沛,終於宮廷的安寧,她以女性之身,在男權至上的三國時代,憑借智慧與德行,在權力的旋渦中站穩了腳跟。
她不是傳統意義上“賢妻良母”的代名詞,也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投機者,而是一個在亂世中努力生存、在權力中保持清醒的獨立個體。
她輔佐曹丕登上皇位,卻不貪戀權力;她身居後位,卻不縱容外戚;她麵對養子的猜忌,卻不卑不亢。
在那個戰火紛飛、道德崩壞的時代,郭照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智慧”與“德行”的真正含義——不是征服他人,而是掌控自己;不是追逐尊榮,而是守護平衡。
如今,當我們翻閱三國史料,郭照的身影或許不如甄氏那般因“洛神”傳說而浪漫,也不如大喬、小喬那般因“英雄美人”的故事而鮮活,但她卻是曹魏政權初期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她的生平告訴我們,在任何時代,女性的價值都不應局限於“美貌”或“生育”,更在於獨立的思想、清醒的認知與擔當的精神。
正如她的字“女王”所寓意的那樣,真正的“女王”,從不依賴他人的賜予,而是憑借自己的力量,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