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當年雖然退出中原,退出大明現在有的疆域。
但是人家退出中原,卻又能把金國和遼國按在地上錘。
要不是大明和大宋給兩國撐腰,隻怕兩國當年就已滅國。
時移世易,現在的格局再一次出現當年的境況。
大明又從搖搖欲墜中強起來,大宋的強者仍舊是最多的一個國家。
大元同樣處心積慮地謀劃荒州和金州的統一,進而拿下明州和宋州。
以此作為跳板,統一九州。
大元從來都沒有喪失統一九州的雄心,一直都在努力。
"這次三國貿易協商,將由顧愛卿領銜,畢愛卿和王愛卿配合。”
“事兒成了,達到我們事先預定目標,那我們的各種計劃都能提前一步完成。”
“所以,三位愛卿能不能再提前完成大明各類規劃,就看你們的努力。”
王陽明興奮道:“陛下,臣一定竭儘全力完成此事。”
在教育上,王陽明比誰都更在意,他這輩子最大的理想便是把自己的創立的心學付諸行動。
朱由校又為他畫了大餅,王陽明乾事已甘之如飴。
海瑞卻把目光看向三人,好像在警告三人,切莫吃回扣,否則都察院便要請他們去喝茶。
王陽明對海瑞的性格太透了,翻了個白眼,便直接無視。
顧秉謙和畢自嚴隻能露出苦笑了。
難怪當年所有人都怕海瑞海公,與其同朝為臣,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看誰都像貪汙分子,這就是反貪大佬的尿性?.
完顏洪烈和耶律楚材兩人都不是省油的燈。
大明的崛起,讓他們看到自己國家崛起的希望,隻要有一個模板供他們學習。
這一次兩人主動請纓前來大明協商貿易問題。
就是抱著學習的態度,至少他們放得下身段,願意學習彆國強國經驗。
無疑九州諸國,大明才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朱由校短短三年間,便已把大明帶上了複興的道路上。
目前大明的軍事已經是強國,唯一欠缺的便是大明經濟。
不過,大明的經濟,從明太祖到前任光宗皇帝,都沒有把經濟搞好。
朱由校主導的經濟強國,已經初有成效。
經過士紳特權的取締,大明的國稅便已提升了五倍。
單是國稅收入,便已高達五億兩銀子。
等大明所有土地全麵恢複,三十億兩銀子已是最低預算。
商業在一次改革,百億兩銀子的國稅輕而易舉便能實現。
海洋貿易如果打開,不出十年,大明的國稅將高達五百億兩銀子。
距離大明三十年徹底實現千億兩銀子的國家財政稅收不再是夢。
大明的規劃分為五年計劃、十年計劃和三十年計劃,這樣的規劃性經濟,的確很有搞頭。
至少他們看到了複興的希望。
學明無疑是最好的。
完顏洪烈向耶律楚材道:“楚材兄,看到自己國家複興的希望了麼?”
耶律楚材驚歎道:“明皇是個了不起的皇帝!”
“尤其他的魄力,讓我震撼。”
完顏洪烈頷首道:“是啊,敢掀翻士林,另擇人才。”
“明皇已做了彆國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就憑這點,大明不興都沒天理。”
耶律楚材道:“尤為重要的是,明皇創建的賞金獵人公會真的可行。”
“輕而易舉便掌控了大明江湖力量,把江湖所有力量納為己用。”
“這份能力和魄力,一樣值得我們學習。”
“可惜我們都無能為力,明知道創立一個這樣的工會出來,但國情不許啊……”
以他們對自身國家內部的貪腐,建立起來的工會也不會得到認可。
尤為重要的是,他們沒有頂流煉丹師,有的都是些拿不出手的專業型煉丹師。
大明可以擁有煉製陸地神仙的破境丹和悟道丹。
這隻有定州和秦州才有的人才,大明竟然有了。
通過丹藥都能讓一個帝國崛起強起來,至少做個經濟大國是沒有問題。
他們的國家不能煉製丹藥,不能量產,通過大明的貿易來強化自身國家力量。
完顏洪烈滿臉憂愁地說道:“如果能談成貿易,便是付出一定的代價,那這次出使大明也是成功的。”
耶律楚材笑道:“以我對明皇的了解,明皇會同意的。”
“畢竟我們都有共同的敵人。”
“大元就是我們周邊所有國家的公敵。”
“大明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大元吞並大遼和大金。”
“你們國家一直在搖擺不定,以為聯合大宋、大元可以分一杯羹。”
“待我大遼滅亡,下一個就是大金。”
完顏洪烈神色凝重地低頭道:“哎,我國內部意見不統一,目光短淺啊………”
他是支持扶持遼國,與遼國聯盟的金人王爺,可惜他的意見得不到金國皇室大部分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