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隻有大明沒有爆發戰爭,而是在趁火打劫。
但朱由校的手段卻又非常高明,時機掐的很準。
遼金兩國無力維持自己國土情況下,以友好的姿態拿到大明想要的戰略要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甚至大明以降低貿易價而拿到大明想要的土地。
這樣操作,堪稱經典。
氣得忽必烈和趙佶直罵娘,天下好事都被朱由校一個人吃了。
他們卻要打生打死,以巨大的代價才能拿到兩國的土地。
耶律洪基和完顏永濟兩位皇帝,如今已是破罐子破摔。
全力以赴地和大宋、大元乾了。
便是兩國的底蘊都全拿出來,在戰場上廝殺。
什麼陸地神仙不能輕易出手的九州盟約,在四國之間早已是張廢紙。
朱由校看著四國大戰,很是得意地說道:“忽必烈就是贏了,也是慘勝。”
“一個國家能屹立九州數百年,都有自己的底蘊。”
“他們這是逼著人家全力以赴,不成功便成仁。”
“這種戰,我大明永遠都要考慮能避就避。”
“決不能打這種四六分的戰爭。”
諸葛臥龍道:“宋國拖下水了,已經陷進了這個泥潭。”
“沒有十年是無法結束戰爭的。”
眾臣心如明鏡似的,要是沒有大明的武者殺進大元,把大元打了個半死。
遼金兩國不至於抵擋住宋元兩國十年。
不過,所有大臣都很興奮,自從四國戰爭爆發開始,大明的外貿經濟收入成倍增長。
得利的仍舊是大明。
王陽明道:“陛下,臣擔心趙佶可能會向大明求援。”
朱由校冷笑道:“大宋死活與我大明有什麼關係?”
“大明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早已和大宋沒關係了。”
“當年的互不侵犯條約,是大宋率先破壞的,而不是大明。”
“朕沒有從大宋腰肋插一刀已經是情分了。”
大明的人對大宋沒有任何好感。
現在大宋的武林人士都還沒有組建起來進攻遼金兩國,說明大宋主力還能支撐。
趙佶這樣做,無非希望大明能降低一點貿易的價格。
真正的需要目前還不至於。
真以為大宋是士大夫人與天子共享天下,武人就沒有一點能力?
那是整體性的問題,大宋的武將同樣人傑遍地。
隻是趙佶這個慫包不會用人罷了。
………·……
總害怕武人造反。
其實大宋的威脅已經不是武人的威脅,而是自身內部士大夫階層掌握了大宋的經濟命脈。
“趙慫包要是有魄力,瞅準時機,直接解決士大夫人集團。”
“大宋崛起就是必然。”
“否則,大宋不但要承擔起發動北伐的戰爭壓力,還要承擔內部義軍反撲。”
“內憂外患很快就要爆發了。”
據朱由校的了解,水泊梁山已經開始集結。
不出三五年,隻怕水泊梁山就要在大宋鬨個天翻地覆。
由此可見,大宋國家戰略出問題了,六賊把持朝著就是亡國之兆。
“大周的孤芳自賞,就是默許了金州、宋州、隋州和荒州的亂戰。”
“意圖已開始凸顯出來。”
大明現在真正的威脅就是大周和大元兩個帝國。
其餘的國家,大明已經不放在眼裡。
大明現在的綜合國力已經是區域經濟霸主,軍事上沒有完全曝光。
朱由校也覺得大明軍事上同樣是這四州霸主。
除了大周一無所知,不知道武瞾的意圖外,大元的意圖已被朱由校洞悉。
縱觀曆史,率先下場的國家,最後都是失敗者。
最後關鍵時刻出手的國家,才是最後的贏家。
大明文武百官已經關於九州格局討論了無數次。
製定了各種應對之策。
不過隨著大明的經濟和軍事崛起,這樣的戰略也在隨之改動。
製定的應對機製是針對具體實情而設計和部署。
可以說大明現在就是一個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的帝國。
隻要有機會,符合大明帝國的利益,大明隨時都可以拿出兩百萬精銳出來擴張。
名義上大明一直打著和平口號,事實上大明已做好了各種出兵準備。
大元要是戰略出錯,惹到大明,可能大元將來奪取的疆土也會變成大明的。
現在大明摸不準大周的脈絡,雖然定義大周為孤芳自賞戰略,但朱由校還覺得慎重對待。
大周不一定會等到其他國家預測的那般千秋大劫幾.
十年之間轉眼即過!。
四國大戰已然定下,最後還是大元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大元是最後贏家,大宋雖然贏了四國戰爭,最後又被大元賣了。
在金國和遼國奪取的土地,在楊老令公和嶽飛勒令調回後,所得疆域全部喪失。
全成了大元的地盤。
喜歡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術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