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現在整頓百家,實際上就是打掉世族………”
“百姓頭上沒有世族,等於少了一個依附百姓身上吸血的蠹蟲。”
“如果大秦沒有世族、沒有百家破壞,百姓隻需向朝廷繳納一定的賦稅即可。”
“壓力就輕了,這不是很進步麼?”
“你是在維護原有的貴族體係和世族體係。”
“你從未想過百姓的死活,若是不明白,可以讓你師傅鬼穀子教你啊……”
贏政加快消滅百家進度,也是看到大明的實況後決定的。
他也想走大明的路。
想要走大明的路,先解決百家和江湖,其後才是世族。
解決這些後,大秦才能走上一條獨有的法治之道。
至少在朱由校看來,比其原來的統治體係和格局好十幾倍。
蓋聶不怕死,隻是心裡對不起已故的荊軻。
更對不起墨家對自己的信任。
“你不要覺得對不起荊軻,對不起墨家。”
“現在的墨家早已變味了,已經不是原來兼愛非攻的墨家。”
“墨家已經變成了巨子燕丹複國工具。”
“要是真的為了墨家,壯大墨家,實現墨家的抱負。”
“就應該幫助大秦好好地變革,讓百姓的日子好起來,減輕百姓身上的負擔。”
蓋聶問道:“公子是大秦人?”
朱由校搖頭道:“我不是,我就是一個遊曆九州的書生。”
“本公子乃以天下為家,走到哪裡,哪裡就是我的家。”
“如今本公子已經遊曆完定州,正在遊曆秦州,其後便是唐州。”
“聶大俠,真正的大俠是為國為民,而不是你這樣幫糊裡糊塗的。”
“真要為了這位小公子好,留在始皇身邊是最好的。”
“整天跟著六國餘孽造反,他們贏了,百姓的日子也不會變好,甚至會越來越難過。”
“你這是沒有站在時代進步的一方,是在維護那些貴族利益。”
“要是你拍著胸脯說自己為了天下蒼生。”
“本公子倒要問一問,你為天下百姓做了什麼?”
“等你想明白了,想來你就知道始皇剿滅百家和六國餘孽是對的。”
“不要天下一統,便要立即改天換地,是需要時間清理各種問題。”
朱由校的話,說的蓋聶無言以對。
提問的東西,蓋聶好像沒有做過一件事,隻是口頭上吼一吼。
沉思過後的蓋聶,怎麼感覺自己更像一個邪派之人。
更像一個偽君子.
朱由校的嘴是非常歹毒的,總能抓住問題的關鍵,給敵以致命一擊。
蒙恬和蒙毅聽著朱由校,都有著恍然大悟之慨。
這位公子絕對是個大賢。
見朱由校提起秦皇的時候,臉上並無懼色或尊重。
更感覺兩人處於同一個地位。
不存在始皇比他更高貴。
說明此人身份很高,最低也是皇子。
他姓朱,蒙恬和蒙毅甚至猜測朱由校可能是明皇中人。
整個九州裡麵有地位並且地位極高的姓氏中朱姓就是大明帝國的皇族。
地處蠻荒之地,但大明的治國之道卻成為九州百家乃至諸國君王都推崇的國度。
便是大秦,贏政教育子嗣都以朱由校為模板教育。
大秦在研究大明方麵,是九州諸國之最。
贏政對朱由校的膽識和魄力讚不絕口。
甚至大秦未來的治國體係,大明都有著極高的參考價值。
大明現在已經開始推行法治,隻是還結合了德治的部分理念。
並且這種德治仍舊要融合到法治裡麵。
大明的法治是每年十年都會根據地方上出現的各類問題以及漏洞進行修補。
這是可持續性可自我進化的法治體係。
不是製定出來就不變更,而是與時俱進的成長式的法治體係。
贏政自從調查了大明的實況後,對於朱由校的理念編創出來的書籍一直在研讀和分析。
可見贏政對朱由校是推崇備至。
乃至要求大秦的未來也要走向大明的發展道路。
現在圍剿百家,剔除大秦內部毒瘤,目的也是為了接下來的各類新政的推行。
蓋聶聽著朱由校的妙論,整個人都懵了。
感覺自己活在一個假的世界裡麵,世人不都是反抗暴秦麼?
但朱由校解釋和剖析之後,好像說得太有道理了。
他在助紂為虐,有違自己本意。
蓋聶道:“先生,那江湖人和百家就該死麼?”
朱由校道:“為國為民就不該死,隻為一己之私就該死。”
“不要以身份論正邪,而以行事作為評判標準。”
“你是被人忽悠了,燕丹是什麼人,是一個有著複國抱負的野心家。”
“他是在開曆史倒車。”
蓋聶道:“那墨家弟子也是邪惡的一方了?”
朱由校道:“不是,大部分墨家行者的想法是好的,並沒有錯,錯的是被燕丹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