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原來的世界,要是真的有本事,就應該去改變,與妖魔鬥爭到底。
他是來到大明,跟著天子治理國家後,逐漸意識到自己以前認識上的錯誤。
魄力不足,沒有加入進去,甚至動用自身修為改變現狀的想法。
說白了,還是勇氣不足,創新精神缺乏所致。
雖然沒有陛下碾壓的能力,他也是忠心耿耿的,畢竟他朱由校俱是複活過來的人物。
平心而論,他也在對比自身與天子治國之法的差距,最大的區彆在於創新。
最大的弊端就是沒有破而後立的勇氣。
犯了文人時常犯的錯誤。
劉伯溫實際上也是犯了這樣的錯誤所致。
當年沒有封侯,乃至受到淮西一係的打壓,最後氣憤之下,直接假死脫身。
劉伯溫沒有跟著朱元璋與那些天子要打壓的官僚集團鬥爭下去的勇氣。
明太祖沒有給最後頂級更高爵位,並非沒有道理。
過於滑頭,太明哲保身。
自恃自己已經知道大明的國祚能有多長,然後按照自己的推演而布局。
隻是在大明即將亡國之際,陛下卻能逆勢而起。
直接打臉所有推演天機的人,徹底雄起。
所謂取代大明的大清,現在都已經煙消雲散,就是在倭國都已經把自己最後力量消耗一空.
站位方麵,是每一個官吏必修課。
若無精準的眼光和能力,很容易在官場上跌跤的。
劉伯溫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如果他沒有判斷大明必滅。
以劉伯溫的聰明和眼光,不可能不提前下注。
就是不及時下注,也會在天子最為需要的時候出手。
當年封爵低了,並非淮西功勳集團的打壓。
而是他一樣沒有豪賭的勇氣,而是等著明太祖已取得壓倒式優勢才入場。
不要把上位者想的太渣,天下隻有他一個是聰明人。
明太祖覺得劉伯溫得到一個伯爵已~經不錯了。
至於封侯,其實劉伯溫沒有外界吹噓的那般恐怖。
看得明的人不止他一個,還有李善長以及其他功勳都有同樣的戰略意圖。
明太祖沒有否認劉伯溫的能力和才情,隻是這個家夥是個投機倒把分子。
所以才沒有許以侯爵之位。
劉伯溫的封爵,實際上封侯也可以,伯爵也沒有錯。
這要看天子如何評估了。
一眾功勳裡麵劉伯溫是最滑頭的一個,也是最善於明哲保身的人。
能在明太祖大力清理淮西集團派係,他能功成身退,果斷退出是非旋渦。
在當時的士林和勳貴中影響極為深遠,對他的評價都極高。
因為劉伯溫沒有侵犯他們的利益,大家都在背後推動,美化他。
是不是很厲害,隻要翻開當年的功績以及作為,就知道他有沒有被打壓。
顯然,通過對比,劉伯溫最不可靠。
屬於官場上的老狐狸老油條。
所以隻要劉伯溫沒有做出危害大明的事,明太祖直接順水推舟成全劉伯溫。
諸葛臥龍譏笑道:“按照陛下說的,劉伯溫就是一個善於計算得失的人。”
“不能同甘共苦。”
“是個善於投機,又求穩的人。”
海瑞道:“以前我還很佩服他,覺得他不為名利。”
“在陛下危難之際,需要臣子幫助的時候,他沒有出現,直接選擇觀望。”
“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尊重。”
“就是官場上的投機分子,處處都以自身利益為先。”
“就這樣的人,還想著得到陛下關照和優待,想屁吃。”
王陽明道:“是啊,連自我犧牲的精神都沒有。”
“這樣的人,的確不值得我輩學習。”
“我們都是有抱負的,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二位,國家和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諸葛臥龍倒是沒有覺得兩人在吹牛逼,自我吹捧。
當年的情況,海瑞和王陽明的確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這也是諸葛臥龍以及其他臣子尊重他們的原因。
如今在官場的人,哪一個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傑,哪一個腦子是差的。
“嘿嘿,想要曆史留名,流芳百世,而不是欺世盜名,唯有腳踏實地地乾。”
海瑞哈哈大笑道:“首輔大人所言甚是,太精辟了。”
“做官和做人一樣,都要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做。”
“好高騖遠,過於在意個人得失,的確不值得敬仰。”
王陽明道:“過於追求個人的得失,都是沽名釣譽之徒。”
“想在大明有所建樹,太難了。”
天子那麼英明,在他麵前玩心眼,真的是在找死啊……
當下大明的精英,誰敢把天子當傻子玩?
你要是有這樣的想法和行為,可能你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天子在操縱人心方麵更是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