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人道主義就是人道法則。
是修煉各類法則中最為特殊的存在。
人道隱含了以人為本的原則,絕不是天道和地道那麼充滿殺戮。
人道是調節天道和地道戾氣的存在,更是一個世界平衡的必然存在之秩序。
朱由校便是搞明白人道之後,所以對人道的規則體係內不盲目地遵守自我原則。
畢竟大明要的是人道氣運。。
大明想在妖魔界立足,最好現在就要開始運營起來。
至於大秦和大周,地盤需要自己去選,不可能靠著大明的。
需要去其他地方打拚,不要糾結在一塊,這便失去了人道的獨特的特質。
贏政心裡清楚,女帝也清楚,所以他們才需要宗門或次元界裡麵的武神為兩國保駕護航。
同樣的,兩國可以為他們提供人道氣運。
沒有人道氣運的人,是不可能更進一步。
這決定了帝國與武神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關係。
不存在誰聽誰的,而是大家一起商量著來。
這是一種合作模式,大家都在為了更高境界而立國。
不過大明不一樣,朱由校不在意武神的態度,因為大明自己就有武神,都是忠於天子的。
與其他帝國不同。
這就是大明和大秦、大周不同的地方。
大明的武神,都聽明皇的,不需要征詢,直接下達命令,所有大明武神都遵令而動。
武神,在人族內部就是神靈般存在。
左千戶本身就是明皇的鐵杆,明皇不需要征詢其意見,可以直接下令。
何況左千戶成為武神後,也沒有離職錦衣衛,仍舊擔任錦衣衛指揮使。
雨化田也是武神,同樣沒有卸任西廠總督,對明皇的依舊,仍以家奴自居。
這就是態度。
這是贏政和女帝都不理解的地方。
為何明皇培養出來的武神卻能初心依舊,大秦培養出來的武神,為何進階武神之後,態度立即轉變了。
他這個皇帝隻能與其平等地相處。
“哎,朕不如明皇啊.…”
“我大秦培養的武神還少麼?”
“但證道之後,這些曾經對朕恭敬的人都立即翻臉。”
“明皇的人卻可以不忘初心,仍舊保持原樣。”
“這差距也太大了。”
贏政本想看明皇的笑話,左千戶和雨化田可能要卸任錦衣衛指揮使和西廠總督的職位。
豈料人家隻是破境武神而已,並沒有卸任的想法。
明皇的命令,兩人從未改變,初心依舊。
這才是一個皇帝喜歡的忠臣,培養的人才方有價值。
“朕要是有左千戶和雨化田這樣的臣子,那該多好!”
女帝同樣羨慕,更震驚明皇的手段。
還想著等以後做了明皇的女人,問一問如何才能讓一個臣子永遠忠於自己,初心依舊。
明皇打臉太厲害了。
便是已經快要決出勝負的次元界,都有點震驚。
大家都是武神,為何大明的武神卻以明皇馬首是瞻?
武神不可辱,不是大家的共識麼?
憑什麼明皇就是例外,就要淩駕於武神之上,這是對武神的蔑視。
武神在次元界並非沒有關注九州動態,隻是被大明各類操作驚呆了。
便是妖魔武神強者一樣嚇著了。
他們在這裡打生打死,大明卻可以屠殺妖魔,以妖魔為資源,把自身實力提升上去。
本來他們不在意,畢竟解決了人族武神,滅大明輕而易舉。
現在不同了,大明一口氣就破境三個武神。
接下來還有更多武神會跟著突破。
這種操作,大家都被明皇玩懵了。
天下還有這樣的玩法,為何他們不知道?
要是知道的話,何至於如此。
尤其世家出來的武神,如果有這樣的好事兒,他們何苦犧牲人族。
他們不知道犧牲人族的影響有多大?
以前是人族強者能理解,這樣做是為了人族。
但是大明崛起後,玩法變了。
直接把人族的普通人地位提升到武者的地位上。
直接否定了特權階層,他們這些上古人皇後裔更是被否定。
沒有了人道氣運,他們屁都不是。
現在的武神,都沒有人道氣運庇佑。
人道氣運轉移到大明、大秦和大周了,宗門沒有人道氣運,世家也沒有人道氣運。
可以說,人道選擇了大明作為人道氣運的承載之國。
偏偏明皇卻擔當起來,開始放開武神破境權限。
自身更是強者中的強者,實力更恐怖。
至少次元界了裡麵的武神,沒有一個自信可以贏明皇。
這也是次元界裡麵的武神都停止了戰爭,但又不敢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