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加速大秦滅亡的罪魁禍首,便是“胡”
這個胡字,即為胡亥!
從始皇帝最後一次東巡駕崩,胡亥被趙高扶持成傀儡,不斷以酷刑鞭笞百姓,使得天下民怨四起,終於逼得各方反叛,以陳勝吳廣為首的百姓勢力,一次次地衝擊著大秦各地防線,直到後來楚漢爭霸,大秦徹底消亡在曆史當中……
眼下。
陳勝和農家勢力已被震懾消滅,可謂元氣大傷,根本不可能在將來氣死,至少足以延緩曆史的命運,為大秦霸業延續數年基業。
但胡亥終究是個隱患,他背後的趙高便是大秦的禍患!
這些隱疾,必須除掉!
望著命運般的銘文,贏戰已經將一切看得清楚無比,但他也知道,“胡”字代表的意義,絕對不能輕易道出。
一來,趙高還受始皇帝信任,僅憑所謂天文,就道出這種話語,必然無法讓始皇帝相信,弄不好還會反遭趙高的誣陷;
二來,趙高離奇示好請功,必定有陰謀,在這種微妙時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得謹慎起來。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要有絕對的勝算!
政治從來都不是一件痛快的事,需要絕對的耐心和眼界,而關乎皇位博弈,更是如此,容不得一絲一毫的毛躁。
就在贏戰沉聲之時,月神已被召見前來大殿。
細看數息天石刻字,向著九階盈盈施禮。
“啟稟陛下。”
“天石銘文乃是預言,所謂亡秦者胡’,意指北方胡人,將有可能對帝國基業有所威脅。”
柔聲響起,即刻引得朝臣麵露恍然。
“原來如此!”
“胡就是指胡人,此言極為有理!”。
“不錯,北方匈奴對我中原大地虎視眈眈,百餘年屢次進犯,的確是一大隱患!”
武將文官悄議四起。
始皇帝也緩緩起身,霸氣俯瞰大殿!
“欲亡我大秦?癡人說夢!”
“傳朕禦令,命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將匈奴趕儘殺絕!”
帝令震響大殿,始皇霸氣不輸以往。
即便是天降預言,在始皇帝的眼裡,也非不能改變之事,就算北方匈奴為禍多年,在大秦鐵騎麵前,也不過是一戰之事罷了。
蕩平天下一統六國尚有餘力,區區蠻夷何足道哉?!
滿朝文武都齊齊做禮。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贏戰就算明知曆史進程,也知道這所謂天降石碑的真意,並非是指向匈奴,但這次北伐對於天下格局影響深遠。
哪怕是在後世的曆史記載中,經過蒙恬北驅胡虜,中原大地也持續了百餘年的安定,對蒼生而言,實在是一件利在百年的功績福澤。
何況,贏戰所知的真相,此刻並不能道出,唯有任由曆史發展而已。
於公於私,他都無法改變這件事。
餘光掃過頷首的月神,那神秘眼紗遮蓋著清眸,看不出心中所想,也難以猜測,陰陽家為何會將矛頭指向北方匈奴,而不是道明“胡”字所指的胡亥。
是真的能力不濟,無法斷言所謂天意?
以陰陽家千百年的傳承和神秘奇技,恐怕眼界不會這般淺薄,測算天下命理之事,也不應該出現這麼大偏差。
若是故意引導,讓胡亥逃過命數。
那就值得深究此事了。
以往神秘低調的陰陽家,今日好像有些舉止古怪,所以也讓贏戰頗為在意。
隨著百官拜服。
他暫時收起心神,也做禮應聲。
其餘公子自然如此。
“父皇英明!”
隨著天命語言被推算出所謂真相,大殿裡蔓延著一種微妙的氛圍,儲君之位已經落定,百官也無人再敢出聲。
在今日,任何所謂國事都變得不足為道。
僅僅幾句奏議過後,早朝結束。
始皇帝擺駕離去,唯有一言回蕩大殿。
“眾卿退散,戰兒隨朕回宮!”
在眾臣子的複雜神色裡,贏戰做禮應命。
臨行之際。
餘光掠過月神、趙高等人,他已經心有猜測,但並未流露任何情緒,隻是沉穩地踏步離去。
百官隨之四散出宮,熱議聲漸起。
而後皇城內的書房大殿。
唯獨始皇帝和贏戰,父子二人坐立相對。
此刻的始皇帝,神色已經變得十分沉穩,仿佛剛才的一切都未發生,隻是靜靜地望著歸來的兒子。
良久,才沉聲問話。
“戰兒。”
“朕下令出兵北伐,僅憑天命就要動用三十萬大軍,依你看來,此事是否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