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豈不是說……
一千五百年後,這泱泱大秦已經不複存在了?
想到這裡,群臣的心頭一沉,不禁開始偷偷打量起陛下的神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卻見贏政喜怒無形,坐回到了龍椅上,早在贏戰臨行之前,通過兩人的一番談話,他便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如今就算再如何不可思議,也並非是難以接受。
良久之後,嬴政突然問道:“戰兒,你覺得這大元王朝如何?”
群臣默然,陛下隻字不提天子劍的事情,已經是在表明一個態度了。
在陛下看來,一把天子劍,遠遠沒有太子來得重要!
趙高眼神陰沉如水,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贏戰淡然一笑道:“啟稟父皇,依兒臣之見,這大元已是窮途末路,內憂外患,假以時日,不攻自破!”
“而且……”
“這大元王朝若敢犯我大秦,兒臣必親征北伐,為我大秦開疆拓土!”
贏政點了點頭,而後目光掃視滿朝文武,沉聲問道:“眾位愛卿,對此事有何見地?”
滿朝文武噤若寒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多言。
陛下先是直接忽略了天子劍的事情,然後又忽略了一千五百年後大秦已滅的消息,聖心難以揣度,他們又如何敢言?
這兩件事情,贏政當然是刻意忽略的,正如滿朝文武所想,一把天子劍,就算丟了又如何?
相比於贏戰,無足輕重!
至於說一千五百年後,大秦已經不複存在?
在嬴戰崛起之前,不也有人說大秦氣運將儘?
結果呢?
在贏政看來,隻要有嬴戰這個兒子在,大秦便未來可期!
“啟稟父皇,兒臣覺得,行調令天下精兵,前往北地!”
“這片大地上,除了大秦,不應有第二個皇權!”
嬴政笑了,滿朝文武不敢多言,但也唯有這個兒子知他心中所想。
“好!”
贏政霍然起身,帝威灑落全場,“著令各地征兵,凡有自願參與軍者,家人可入鹹陽文宮!”
“另調集各方兵馬,火速前往北地!”
“退朝!”
滿朝文武紛紛離去,而讓眾人驚訝的是,嬴政居然沒有將嬴戰留下。
似乎對嬴戰此次北行,具體發生了什麼事,天子劍又去了哪,毫不關心!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整個大秦就像是一個龐大的機器,開始有條不紊的運轉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與曆朝曆代的征兵不同,這一次征兵,百姓們竟然是搶著想要入伍從軍!
原因無他,能讓後人入鹹陽總學宮拜讀,這可是能改變家族命運的機會啊!
至於說總學宮和其他的學宮有什麼差彆?
君不見,齊魯三傑的張良,前墨家統領端木蓉,道家天宗掌教曉夢,陰陽家東君,全部都在學宮任教嗎?
那裡,才是真正彙聚了百家學派的地方!
一旦能學有所成,雖不敢說集百家之長,但若是其中兩三個學派的知識吃透,也足以平步青雲了!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個道理,無論是放在哪一個時代,都有著強大的誘惑力!
“這……這真的是大秦?”
一座小縣城中,滿身風塵,甚至衣服上都打了幾個補丁的張三豐滿臉震撼。
自從他入大秦以來,一路上所見所聞,皆是太平盛世的景象!
百姓們口口稱讚著太子的美德,江湖中傳揚著太子的威名。
根本找不到任何反秦勢力的影子!
學宮三策!
這才是讓張三豐最為震驚的地方!
科舉製度,不是從隋朝才開始推行的嗎?
怎麼現在直接出現在大秦了?
不合理啊!
起初他還以為,這一幅國泰民安的景象,隻是表麵上在粉飾太平。
於是乎,張三豐便來到這偏遠的小縣城裡。
卻發現……
就連小縣城中,都有著一個小小的學堂,隸屬於學宮!
“聽說了嗎?朝廷開始招兵了!”
“這麼大的事,我可早就知道了!”
“你去不去?”
“必須去啊!傻子才不去!”
“走走走!快點快點!去晚了可就搶不到名額了!”
張三豐的耳中突然傳來了這樣一番對話,然後他就震驚無比地看著,兩個青壯男子,直接結伴而行,快步朝著縣衙的方向跑了過去。
張三豐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自古以來,每每爆發戰亂,人們都對朝廷招兵唯恐避之不及。
畢竟,很多家庭就隻有那麼一個青壯,被征去當兵,沒了家裡的頂梁柱,一家子人如何生存?
可眼下.…
這大秦的子民,竟是一個個搶著要去當兵?
喜歡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術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