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X局X勝”,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一個古老的故事——田忌賽馬!
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最終在三局兩勝的賭局中,獲得了勝利。
傳承至今時今日,倒也未必都是上駟對中駟,中駟對下駟,而是根據對麵出手之人,進行針對性的布局。
比如諸葛正我派出蕭峰,少林一方派出玄苦,蕭峰還能全力出手不成?
縱然玄苦不願,但每一輪勝利,都代表五年封山、一成僧產、一百弟子,卻也隻能硬著頭皮出手。
另有一點,朝廷一方來的高手,數量比較少,能出手的隻有十來個。
諸葛正我思慮一番,和無想僧、渡劫做了約定,朝廷一方後出手,但與此同時,少林可以不限製人數。
舉個例子:
少林一方可以直接派出三渡,諸葛正我則根據三渡的特點進行布局。
當然,每人隻能出手一次。
打到最後的時候,朝廷一方由於人數越來越少,會被人確定出手順序。
為了防止被人窺破虛實,必須在對戰過程中,提前進行這方麵的布局。
商議好了規則之後,眾人心知首戰務必打出氣勢,否則此後必受影響。
另有一點,諸葛正我蓄勢至今,怕是已經到了再而衰、三而竭階段,如何確認其是否枯竭,也是一個難點。
諸葛正我先出手,固然可以獲得部分優勢,卻也被人兌子,若是繼續選擇蓄勢,或許真的再而衰、三而竭。
雙方互有算計,互有權衡,無想僧思慮一番:“首戰便由老衲來吧!”
無想僧雙手合十,四周的空氣似乎一下子被無想僧的手掌吸儘,原本壓抑至極的氣機,半點都沒有剩下來。
方才眾人對峙,諸葛正我連連催動氣機,好似烏雲籠罩在眾人心頭。
此刻無想僧強招出手,把諸葛正我的氣機消弭,邀戰之意顯而易見。
一來自身武功高深,無想十式精妙莫測,麵對諸葛正我未必沒有勝算,若能取勝,便拿下了勝利的基調。
即便沒能取勝,諸葛正我也會消耗大量精力,此後指揮布局作戰,怕是也會精力衰竭,有心無力。
諸葛正我感覺到邀戰之意,麵上不動聲色,心中卻已笑翻了天。
他已經猜到無想僧的想法。
無想僧隻想著,這裡最有領導力的是諸葛正我,畢竟他的經驗最豐富。
但若說了解對手,根據對手的武功做出布局,李瑾瑜則當仁不讓。
先知優勢!
天子望氣術!
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天下絕沒有任何一人,比李瑾瑜更擅長田忌賽馬!
諸葛正我緩步上前。
不說一句話。
因為沒什麼好說的。
這兩個武林中的頂級高手,彼此都輩分極高,都手握重權,門人弟子各有成就,對於佛理均有深厚領悟。
原本兩人該當坐而論道,但今日卻不得不戰,既然要戰,便要儘全力。
世間有些事情是解不開的。
無論有恩還是有仇,都應該用最快的速度解決,否則一日解不了,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都解不了。
時間會使許多事情變淡。
時間也會讓酒變得濃鬱。
可以是情酒,可以是恨酒。
當情緒到了極處的時候,彆的一切全都不重要,唯一要做的便是爆發。
狂熱的爆發,激烈的爆發,傾儘一切的爆發,不死不休的爆發,上窮碧落下黃泉,生生世世無窮儘的爆發。
諸葛正我的情緒已到了極致。
長槍之上籠罩淡淡的槍芒,不是他主動凝聚,而是極致的情感,自行引動天地元氣,彙聚成了槍芒。
諸葛正我仍舊一步步的走,每向前走一步,氣勢便會提升一分。
他知道無想僧武功高深,尤其擅長化解各種強招,纏鬥沒有任何意義,他要做的,是一招分出勝負。
隻有一招!
隻有一槍!
無想僧知道那一招會是什麼,也知道那一招何等的狂暴,諸葛正我隻是在蓄勢,已然讓他雙目疼痛不已。
那種疼痛不在於皮膚,而是直入大腦,深入骨髓,再擴散到奇經八脈、丹田穴位、五臟六腑、四肢百骸。
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似乎都處在槍芒籠罩之下,都感覺到了惶恐。
無想僧神色不變,垂下頭來,低喧佛號,一時萬念俱寂,無思無慮,進入佛門大自在的禪道空明境界。
勁力由四方八麵旋風般卷來,無想僧隻覺得此地不是少林,而是處在威力狂猛無儔的龍卷風暴的風眼中。
四周是無堅不摧的毀滅風暴,核心點卻是浪靜風平,古井不波。
無想十式!
無想僧畢生苦修的武功,也是他畢生參悟的禪法,以不動禪心,進入到無思無念、無想無欲的境界。
內心進入空明之中,即便外界的威壓恍若狂風暴雨、驚天駭浪,自身卻能如一葉扁舟,一葉而可渡江海!
李瑾瑜雙目圓睜,眼觀兩人周身的氣機,隻覺得諸葛正我如萬丈波濤,無想僧則是腳踏衝浪板的弄潮兒。
雙方暫時處於平衡狀態,一旦平衡被打破,要麼萬丈波濤掀翻衝浪板,要麼衝浪板徹底征服驚濤駭浪。
驀的,諸葛正我動了。
綽槍、拗杆、振纓、突刺!
不是諸葛正我耐力不夠,也不是控製不住真氣,而是繼續對峙下去,無想僧這老和尚,顯然更加擅長禪定。
諸葛正我沒興趣比禪功心功。
他比的是武功。
殺人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