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風大師身形一閃,一足踢出,便是一腳“魁星踢鬥”。
抱花大師身形一飄,一掌削出,便是一招“六丁開山”。
抱雪大師身形一晃,一掌衝出,便是一式“青龍出海”。
抱月大師身形一長,一掌劈下,便是一刀“獨劈華山”。
天下武學,各有源流,多如恒河之砂礫,數也數不清,各家各門各派的絕招奇功,也各有所長,互有優劣。
但人體不過雙手雙腳,能夠擺出的動作就那麼多,總歸不能脫離出去。
因此練武之人,大多都是從簡單築基到繁雜多變,再從繁雜變為簡單。
魔門的“如意天魔,連環八式”,每式三十六招,每招一百零八變,招中套招,緊扣連環,共有三萬多種變化。
純以招式而言,幾乎可以稱之為刀法之極限,但上代魔教教主,卻在刀法對決中,敗於“天刀”宋缺之手。
此後苦心鑽研,化萬變為一式,方才有驚世駭俗的絕招“神刀斬”!
懷抱五老亦是如此。
以五人的輩分,少林七十二絕技可隨意翻閱,一切絕招隨心學習。
但那又有什麼意義呢?不過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禪心罷了!
此刻五人出招,均是最簡招式,江湖下九流的武者,也用的滾瓜爛熟。
少林年輕一些的僧眾,見到五位老僧出手,不由得有些失落,轉而卻又瞪大眼睛,張大嘴巴,驚得目瞪口呆。
同樣的“黑虎偷心”,有誰使得比抱殘更正確、更有力、更威勢無匹?
簡簡單單一招“青龍出海”,有誰使得比抱雪更變化千幻、內含精微?
普普通通一招“獨劈華山”,有誰使得比抱月更殺無赦、更無可抵禦?
五人五招使來,看似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但有誰能想到,配合在一起,竟然會有如此驚天威能?
三和逸士想到了!
所以他並指成劍,對著懷抱五老快如閃電的出了五招。
不,不是並指成劍,而是以食中二指作為玉簫,施展紫府神簫的招式。
李瑾瑜是會紫府神簫的,方才甚至以簫聲助陣,幫助蕭峰擊敗大悲。
但李瑾瑜的紫府神簫,多半屬於玩票興致,三和逸士卻是苦修百年,乃是在此道登峰造極的絕代宗匠。
哪怕石青璿複生,也不過如此!
電光火石間,三和逸士還了五招。
紫府神簫乃是大雅的絕學,融合詩詞音律,出招原本皆有配詩。
隻不過李瑾瑜不精於此,一向都是感情十足卻沒有技巧,最後甚至換玉簫為鐵簫,與三和逸士已大不相同。
好在蘇櫻完美繼承紫府神簫,何珺琪也繼承了化血刀、腐骨掌。
否則一百二十多歲的老人家,怕是要在暮年之時,感歎再次瞧錯了人!
此刻三和逸士出招,簡單淩厲中卻蘊含詩詞之雅、音律之妙,即便不懂音律之人,也能看出招式美感。
仙人指路、如封似閉、玉女穿梭、素月分輝、杏花疏影!
每一招均是最簡單的招式,同時卻又各自融彙一句古詩。
比如“仙人指路”,便是“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
比如“玉女穿梭”,便是“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在場多有飽學之士,少林高僧不僅熟讀佛經佛法,也通詩詞歌賦,哪怕此刻是敵人,也不由得為之暗暗叫好。
雅!
雅的讓人忍不住沉醉其中!
懷抱五老的合擊招式,便在這極致的文雅之中,悄無聲息的消散,就好似一縷青煙,青煙嫋嫋,終歸無形。
懷抱五老雖驚不亂,方才那招本就是誘敵,此刻才是真正的強招。
懷抱天下!
這招確實有懷抱天下的威力,力量不單是無形的,甚至可以說是無心無意無私無欲的,因此也能無所不至。
凝重如山的勁力碾壓而下,好似把整座嵩山搬了起來,砸向三和逸士。
三和逸士麵露微笑,渾身袍服無風自動,右手食中二指急點而出。
武林中雖有“以點破麵”之說,但僅憑兩根手指,便想破解懷抱五老如山如嶽的猛攻,未免想的太簡單了。
即便是燕狂徒,麵對這驚世駭俗的絕招,也選擇以玄天烏金掌對轟。
三和逸士不是燕狂徒。
他沒有燕狂徒戰天鬥地的豪氣,但他有著學究天人的文雅。
一指點出,衝天殺氣席卷而至。
方才李瑾瑜吹奏十麵埋伏,讓人感覺到金戈鐵馬,三和逸士一指點出,卻讓人感覺到了流血漂櫓的慘狀。
李瑾瑜的曲調是鐵血、是豪雄,三和逸士的曲調是肅殺、是慘淡。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
修我戈矛!
少室山上響起老秦人的戰歌,讓人想到那個戰亂頻發的時代。
為什麼要打?為什麼還要打?我不想打,怎麼樣才能不繼續打?
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懷抱五老當然也不行,所以他們的心亂了。
懷抱天下看似如山如嶽,實際上卻是無形無意的招式,三和逸士的手指看似輕柔,卻是有形有質的殺伐。
懷抱五老心中驚駭,顧不得在場這麼多高手,用出苦研三十年的絕學。
他們雙手同時——握拳!
少林拳法威震天下,大光明拳更是被譽為佛門第一神拳,但此刻懷抱五老用的拳頭,卻充滿了道韻。
五指連心,五瓣成蓮!
這並非純是少林絕技,而是少林武當的秘訣融彙一體而成。
當初燕狂徒品評天下武學,覺得武當功夫,重內家修為,多走柔勁,當然也有外家純陽的功力修為。
少林則更側重於外家武功,走陽剛一脈,雖有內家功夫呼吸打坐,但仍不離硬功路數,二派應當互為奧援!
這話雖有偏頗,卻不無道理。
圍攻燕狂徒之後,懷抱五老思慮三九真人的武當玄功,多番研究,終於創出這招融合二派精要的武技。
原本想著倘若燕狂徒重出江湖,便以此招應對,沒想到今日竟然用在三和逸士身上,還當眾用了出來。
日後武當若是問責,少不得又是一番扯皮,當真是件麻煩事。
可此時不用不行,他們已經輸了三局,如果再輸一局,少林基本上可以宣告必敗無疑,損失實在是太大。
三和逸士真氣運轉,頭發瞬間披散開來,好似魏晉狂生,並指成簫,方才的流血漂櫓,變為哀怨蒼涼。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此乃《詩經·采薇》,以一個邊關戍卒的口吻,描述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以及思慮家鄉的哀傷。
這不僅僅是小卒的哀傷,還有三和逸士的哀傷,還有邊關百姓的哀傷。
當年玄慈為了一己之私欲,做出這等大惡之事,三十年時間,可曾為邊關戍卒、邊關百姓思慮過半次?
三和逸士上少林,為的又怎會是比武爭勝?他哪還有什麼爭勝之心?
他的目的是討一個公道!
邊關戍卒的公道!
邊關百姓的公道!
這個公道,懷抱五老給不起,所以當飽含怨憤的指力點出,懷抱五老胸前爆出鮮血,神態萎靡的倒在地上。
他們輸了!
即便用出全部手段,仍舊輸了!
讓他們輸的不僅是武道境界,還有信念,他們的信念不如三和逸士。
倘若外敵來襲,懷抱五老為了護寺殊死作戰,自然是所向披靡,但此刻他們理虧,心氣終歸還是弱了一籌。
所以他們敗了!
少林,隻餘下最後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