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這本是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準備吃月餅、賞月亮,朝廷也應該舉辦夜宴,來一場君臣同樂。
今年的中秋佳節卻不同。
武則天麵上的寒意,比八月的瑟瑟秋風更冷十倍,眼中殺意凜冽。
滿朝文武,無論是喜歡上躥下跳的梁王武三思,還是最擅長揣摩皇帝心思的狄仁傑,都不敢多說半句話。
出大事了!
丟大人了!
臉被打腫了!
卻是武則天覺得中秋佳節將至,需要犒勞邊關將士,便讓剛剛提拔的禮部尚書,帶著朝廷賞賜去巡視邊關。
原本一切都很正常。
怎奈這位禮部尚書,是位瀟灑風流的大才子,巡視完畢之後,沒有立刻返回京城,而是要看看邊塞冰雪。
八月十二,禮部尚書帶著自己新納的小妾,去登山賞景,吟詩作對。
然後就被盜匪偷襲了。
盜匪首領無相皇,率領手下抓走禮部尚書,無相皇原本以為是富戶,準備勒索贖金,聽聞是武周禮部尚書,心說這應該算是大功勞,說不得能換個大官做做,便把禮部尚書帶回滿清龍庭。
原本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要麼厲兵秣馬,發兵攻打,要麼通過兩國邦交解決,最差也能花費一些金銀珠寶,把這位禮部尚書贖回來。
萬萬沒想到啊!
武則天最新提拔的禮部尚書,正三品大員,看著無相皇醜陋的麵容,沙包大的拳頭,竟然雙腿一軟,啪嗒!
投降了!
禮部尚書不是尋常三品大員,是重臣中的重臣,負責外交、教育、科舉等大事,相當於教育部長和外交部長。
六部之中,若論在文人士子心中地位排序,那肯定是以禮部為尊。
能擔任禮部尚書,不敢說是當朝最博學之人,卻也能稱得上“大儒”。
現在,這位武則天親手提拔,剛剛上任兩個多月的大儒,貪生怕死,投降番邦,聖賢書讀到狗肚子裡了麼?
殺身成仁呢?
舍生取義呢?
不覺得愧對老祖宗麼?
更讓武則天惱怒的是,乘船過河的時候,禮部尚書新納的小妾,怡紅院的花魁,怒而投河,寧死不辱。
這位禮部尚書,跳下去之後發現河水太涼,竟硬生生爬回船上。
經此一事,再無反抗的勇氣。
短短三日,邊關已經流傳“鐵骨錚錚水太涼”的豐功偉績。
這事實在是太過玄奇,武則天氣的怒發衝冠,恨不得親自衝過去,把錢謙益那個混賬,親手剁碎了喂狼。
沒錯,這位禮部尚書,就是那位惡名傳千古的二臣賊子錢謙益。
什麼叫“二臣賊子”?
就是不僅自己人罵他是叛徒,滿清也看不上他,曆史上乾隆皇帝親自主持修撰《貳臣傳》,把他編到了下等。
意思就是你個降臣兩麵三刀,為人臣子不忠不孝,實屬下下等的漢臣。
李瑾瑜聽到這個傳聞之後,隻覺得這貨是不是腦子抽了?
明末投降或許勉強能找個理由,現在這環境,投降豈不是讓祖宗蒙羞?
再者說了,無相皇抓你就是想勒索點好處,還真能要你老命不成?
滿清怎麼敢殺你啊!
你稍稍的硬氣一點,忍兩年,最好再吃一點苦,等到武周把你救回去,那就是當代蘇武,名聲官職啥都有。
就算是死了,也有不屈之名。
堂堂禮部尚書,這都想不明白?
隻能說錢謙益這個名字,哪怕到了武風鼎盛的唐朝,也是軟骨頭!
過度怕死,讓他失去思考能力,等到反應過來,一切都已經晚了。
現在好了,青樓酒肆之中,流傳著錢大人的豐功偉績:
——表子無情,戲子無義,歌女尚明聖賢誌;
——持三字帖,讀聖賢書,大儒高呼水太涼!
錢謙益和滿清雙雙無奈。
一個貪生怕死,擔心對方真的把自己打死,腦子發昏,雙腿發軟,河水實在是太涼,下意識便跪了下去。
醒過來之後,恨不得抽死自己。
一個本想擺黑臉騙好處,結果沒想到對方骨頭那麼軟,看起來似乎賺了大麵子,實際上卻已經是騎虎難下。
放走,肯定不行。
留下,早晚是個禍害。
殺了,更加不行。
唯一能做的,就是暫時好吃好喝的養起來,還要保護他的安全,不能讓內衛府的高手把錢謙益刺殺掉。
滿清皇帝愛新覺羅·福臨,覺得自己當初真的該去當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