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在認同你說的話啊!
……
苗疆。
趙光義看著最新送來的情報,很是不解的問道:“李瑾瑜回到金陵?這怎麼可能呢?他的雄心壯誌哪去了?
他難道不想登臨至尊之位?還是在驚雁宮的時候,被向雨田算計了?
就算他的腦子被驢踢了,武則天的腦袋也該正常吧,就這麼把李瑾瑜送回到了金陵,沒有做任何的限製?”
武三思冷哼道:“武則天早就已經是老糊塗,我曾經多次提醒她,李瑾瑜是禍患,要儘快把李瑾瑜除掉。
若是她聽從我的建議,早早對李瑾瑜進行限製,李瑾瑜哪有今日風光?
據我猜測,李瑾瑜很可能是武則天的親孫子,武則天疼惜孫子,怕是早就已經決定,要把皇位傳給李瑾瑜。
既然能舒舒服服的登基,何必要搞得滿城風雨?李瑾瑜雖然很喜歡動刀子揮拳頭,卻不是李沉舟那個莽夫!
他是虛老鬼的學生,繼承了虛老鬼的全部本事,非常非常的不好對付。
如果你想在他身上占便宜,後果就是被他把便宜占光,據我所知,能占到他便宜的,迄今為止,一個沒有!”
武三思雖然在稱讚李瑾瑜,但卻說的咬牙切齒,顯然是非常的怨恨。
武三思最怨恨的人有三個,其一是狄仁傑,斷了他繼承大統的機會;
其二是武則天,曾經對武則天多麼的忠誠,現在就有多麼的怨恨;
其三是李瑾瑜,武三思在李瑾瑜手中吃的虧太多,每每想到李瑾瑜,都有刻骨的怨恨,恨不得食肉寢皮。
不過越是如此,武三思越要承認李瑾瑜的能力,越要誇讚李瑾瑜。
因為,武三思輸了。
如果李瑾瑜的能力不足,那麼失敗的武三思又是個什麼大菜葉?
一定要多多的誇讚,哪怕恨得咬牙切齒,也必須打落牙齒和血吞。
如果認為某個人是對手,那麼無論如何都不能說他愚蠢、弱小。
自己贏了,打贏弱雞,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誰會為踩死螞蟻高興麼?
自己輸了,那更加淒慘,敵人如果是弱雞,被弱雞打的四處亂跑,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自己,算是什麼東西?
一定要描述對手的聰慧、強大。
贏了就是打贏強大的對手,輸了就是不是我太弱,而是我的對手太強。
曾經武三思不懂這個道理,或者說他不需要懂,但他現在很需要,所以隻要有機會,他就會誇讚李瑾瑜。
這些事情被戚少商記錄下來,送到李瑾瑜的書案上,是李瑾瑜辦公有些疲憊的時候,專門用於放鬆的閒趣。
根據戚少商的分析,武三思的話語很有作用,至少在趙家內部,許多長老都恐懼李瑾瑜,有了臣服的心思。
即便是奉命做事,對於那些打出李瑾瑜旗號的苗寨,也不敢稍有得罪。
趙匡胤對於這些事情,既感到憤怒又有些無奈,家族雖然為他提供了充足的糧餉,但未免太過於沒有血性。
隱世家族中,大半比趙家隱居的時間悠久,但全都比趙家有血性。
趙匡胤是獅子,是老虎,他有著超卓的武功,兵法韜略亦是頂尖,但沒辦法帶領一群膽小懦弱的綿羊打仗。
這些人甚至不如綿羊。
綿羊麵對強敵之時,也會頂著腦袋撞過去,運氣好也能撞退豺狼。
這些族老,若論詩詞歌賦,或者是做生意,那可真是一把好手,若讓他們拚死戰鬥,跑的簡直比兔子還快。
這種性格,如何能夠成事?
如果直接把武三思出賣掉,然後繼續選擇隱居,未必不能渡過難關。
趙匡胤不甘心啊!
他是趙家最有血性、最有野心、最有能力的人,文韜武略,雄心勃勃,想要建功立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讓他退卻,讓他低頭,怎麼可能?
誰會甘心在這種情況下退卻!
趙大冷冷的看向正在爭論李瑾瑜的趙二和武三思,怒喝道:“說這些有什麼意義?難道咱們還有退路麼?”
趙二苦笑道:“我隻是惋惜,這麼好的機會,就這麼平白消失了!”
趙大冷笑道:“機會是靠著自己的能力爭取來的,不是彆人的施舍,如果你覺得可惜,我給你一個機會!”
“什麼機會?”
“明日,發兵,你做先鋒!”
“我還沒做好準備!”
“你不敢麼?”
趙二咬了咬牙:“我做!”
這個時候什麼都可以做,唯一不能做的就是退,半步也不能退。
感受著趙大趙二之間,那種獨特的氛圍,武三思露出一抹冷笑。
這種氛圍,他實在是太熟悉了!
那一定會非常的精彩!
……
趙大手中握著一把臭牌,但他的能力確實不容小覷,即便帶著一群沒血性的綿羊,也能打出一場場勝仗。
不足一月時間,便在苗疆占據了一片廣大的地盤,比大理還稍大一些。
簡單的調整過後,趙大宣布在苗疆創立國度,原本想把國度命名為宋,但與宋閥相衝,便命名為“南詔”。
南詔的領土以黑苗聚居地為主,也占據部分白苗、花苗聚居地。
苗疆舉行數次反攻,但趙大不是李沉舟,李沉舟隻是拳頭厲害,趙大不僅拳頭厲害,兵法韜略更加厲害。
更彆說在此期間,還有李瑾瑜的故意縱容,給他們創造出了機會。
等到苗疆察覺到危機,三位大祭司帶領青壯發動大規模反擊,南詔國已經略成氣候,不是他們可以攻破的。
打不過,怎麼辦?
當然是找人幫忙。
苗疆的女婿是無上大宗師,麾下兵強馬壯,可以輕鬆攻破南詔國。
事情真的會如此麼?
事情怎麼可能這麼簡單!
三位大祭司並不打算求援。
原因很簡單,請神容易送神難。
如果李瑾瑜帶兵進苗疆平叛,想讓這些大軍離開,不過是天方夜譚。
與老虎拚殺雖然危險,但畢竟還有成功的機會,如果引來一條真龍,就算有千般手段,也會被輕鬆的鎮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