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九,暖陽慵懶灑在村子,處處是年味兒。這一天是新春序曲的關鍵前奏,承載著對過往的回望、對新歲的期許。
林佑家小院裡,紅對聯在微風中輕晃,那是喜慶與吉祥的象征,飽含闔家平安、生活紅火的祈願。
屋簷下紅燈籠散發暖光,照亮家人歸巢的路,映著人們對家的眷戀。
村裡大人忙著準備年夜飯,炸酥肉,蒸包子,香味彌漫。小孩在街巷嬉笑奔跑,攥著小煙花,滿是對新年的期待。
農曆過年的魅力,早已深植心底,成為民族文化的永恒印記。
“弟,你看看我貼的這福字正不正?”姐姐林悅站在凳子上,手裡扶著剛貼好的大福字,扯著嗓子問。
林佑仰著頭,眯著眼打量:“姐,再往左挪一丟丟,歪了一丁點兒。”
姐夫趙宇在一旁打趣:“你們姐弟倆,貼個福字都這麼講究,差不多就行唄。”
林悅瞪了他一眼:“這過年的講究可不能少,福字貼正了,福氣才穩穩當當進家門。”說著,小心翼翼地調整著福字的位置。
這時,林悅的兒子浩浩手裡拿攥著小煙花興高采烈的跑進來,大聲喊:“媽,我回來啦!”
瞧見林悅在貼福字,他眼睛一亮,興奮地把煙花一扔,快步跑過去,“媽,我也要貼,老師說貼福字可重要啦!”
林悅笑了笑說到:“行,等媽媽貼好,你幫著看看有沒有貼正。”
林佑的爸媽從屋裡出來,手裡端著剛蒸好的包子。“來,嘗嘗剛出鍋的,香著呢!”林媽媽笑著招呼大家。
林佑佑眼疾手快,伸手就抓了一個,燙得直吹氣,含糊不清地說:“還是媽蒸的包子好吃,多少年了,就好這口。”
趙宇也湊過去,拿了一個放進嘴裡:“媽,您這手藝,我在南方可吃不著這麼地道的。”
浩浩也跑過去,小手伸得長長的:“外婆,我也要吃。”
林媽媽趕忙遞給他一個,笑著叮囑:“慢點吃,彆燙著。”
浩浩咬了一口,臉上露出滿足的神情,含糊地說:“外婆做的包子最好吃啦!比學校食堂的好吃一百倍!”
林悅從凳子上下來,拍了拍手上的漿糊:“就是,每次過年就盼著回家吃爸媽做的飯,外麵的啥都比不上。”
院子裡,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語,歡聲笑語不斷。
村裡的大喇叭放著喜慶的歌曲,時不時還傳來幾聲鞭炮響。遠處,幾個孩子拿著煙花,你追我趕,笑聲在村子上空回蕩。
“今年過年可真熱鬨,一家人整整齊齊的。”林爸爸看著滿院子的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林佑接過話茬:“是啊,隻要一家人在一起,這年味兒就濃得化不開。”
浩浩在一旁拉著林佑的手,好奇地問:“舅舅,年味兒到底是什麼呀?”
林佑笑著把他抱起來:“年味兒啊,就是咱們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鬨鬨、開開心心的味道。”
浩浩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臉上露出純真的笑容,又掙脫著跑向小夥伴,加入了他們的歡笑之中。
窗外,夜幕如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輕柔地覆蓋了整個村莊。煙花在夜空中接二連三地綻放,炸響的脆鳴此起彼伏,像是新年最熱烈的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