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醫帳救急_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6章 醫帳救急(1 / 1)

春雨滲進帆布醫帳的縫隙,軍醫王老爺子捏著蒲公英的鋸齒狀葉片,在搖曳的燭光下對照《本草綱目》卷二十三:“時珍公言,此草性平味甘,鮮品搗敷可製熱毒瘡腫,乾品煎服能清血毒。”他將葉片搗爛,草汁混著絨毛滲進陶碗,“去年直隸鬨痘疫,老夫用這法子救過三個孩童。”

陳阿福蹲在火塘前,黃銅量杯映著跳動的火光,量取的六十度高粱酒在陶勺中晃出清亮的弧線:“數據房測算過,此酒含醇量達八成五,《天工開物·曲蘖》早有‘酒性猛者可殺毒’的記載。”他將酒潑在沸水煮過的棉麻繃帶上,火苗“噗”地竄起時迅速按在傷兵腿上,“高溫能滅肉眼難見的腐毒小蟲,比敷金創藥更快。”

帳角臨時手術台上,傷兵大牛咬著浸過燒酒的布卷,盯著陳阿福手中燒紅的槍管刮刀——這是用漢陽造抬槍的廢槍管鍛製,在炭火中灼燒至赤紅如烙鐵。“《武經總要》記‘鐵烙法’止血,需控溫至‘紅而不白’,”陳阿福吹去刮刀邊緣的火星,氧化層在燭光下泛著暗紅,“過紅則傷好肉,過暗則毒不除,當年征緬的老兵教我的。”

李煌帶著村民冒雨歸來,竹筐裡的草藥在泥水中沉浮。王老爺子用銀針挑開一株紫花植物的根部,斷口溢出的白漿在瓷盤上凝成細珠:“此乃小薊,《本草備要》載其根須可止金瘡血;艾草需選三年陳品,每丈帳內用乾葉半斤熏燒,其揮發油能驅避蚊蠅,去年在德州倉試過,米糧黴變減了三成。”

更鼓敲過四更,陳阿福將民間漁網剪成兩指寬的布條,在燒酒中浸泡後用簡易天平稱量:“經緯致密的漁網繃帶,抗拉強度比普通布繃帶高兩成,”他在牛皮手劄上畫下繃帶分叉示意圖,“此處剪三處分叉,可避肢體血液循環受阻,就像冶鐵坊的齒輪留空隙防熱脹。”

醫帳中央的“感染控製區”用艾草繩隔開,王老爺子按《諸病源候論》“毒瘡候”逐條檢視傷員:“紅腫未潰者,取新鮮蒲公英搗泥敷貼,每日換三次;潰爛流膿者,先用燒酒清潔創麵,再以烙鐵烙治,”他舉起槍管探子,“探入傷口半寸剔除腐肉,沿肌層走刀,忌觸大血管——這是乾隆朝老軍醫傳下的‘清創三法’。”

黎明時分,張生用皮尺繞過大腿腫脹處,刻度在雨光中清晰可見:“腫脹超原徑兩成,需在膕窩敷冷敷。”他將井水浸過的漁網繃帶擰至不滴水,“每兩時辰更換,《黃帝內經》言‘寒則凝’,可抑腫止痛。”旁邊藥鍋裡的蒲公英湯咕嘟作響,他舀出半碗:“脈搏快於一息六至者,以酒送服,酒行藥勢,能加速起效。”

三日後拆線,陳阿福從商隊借來的西洋放大鏡下,創麵的肉芽組織呈現健康的紅潤,不見黑腐壞死:“感染率從五成二降至三成一,”他在《軍醫實驗錄》中用蠅頭小楷記錄,“燒酒滅毒、烙鐵高溫、草藥拔毒,三者相濟,較單用一法效力增倍。”

捷報傳回北京,嘉慶帝翻閱附在奏報中的《戰地救護手劄》,朱筆圈注:“燒酒選高粱蒸餾者,含醇量愈高愈佳,此乃《天工開物》實證;烙鐵需紅而不白,控溫之法源自《武經總要》。”他命太醫院將這些療法輯入《軍中醫方集要》,特彆叮囑:“草藥辨認必取實物,繪圖附於各條目之後,免生歧義。”

這一晚,火塘邊的天平上,艾草灰與細沙按七比三的比例稱量——這是陳阿福新試的收斂配方。張生在竹簡上刻寫“戰地救護十則”,刀痕深淺間融入王老爺子的叮囑:“辨藥首重形色,消毒必用烈酒,控溫貴乎得中……”雨滴敲打帳頂,傷兵們的鼾聲混著艾草的苦香,無人注意到醫帳角落的陶罐裡,蒲公英根的白色乳汁正在陶片上凝成抑菌的膏體——那是陳阿福從《天工開物》“植物油脂提取”中得到的靈感。

當晨光穿透雨幕,醫帳外的蒲公英在風中舒展葉片。王老爺子蹲下身,用銀針挑取葉根的絨毛:“此草渾身是寶,花可明目,根可敗毒,《本草綱目》早有記載,隻是少有人懂沙場上的用法。”他不知道,自己隨口的一句古語,正與陳阿福的匠人智慧、張生的算學思維交織,在這頂沾滿泥汙的醫帳裡,織就了一張嚴謹科學的戰地救護網。

喜歡嘉慶變法:數據治國請大家收藏:()嘉慶變法:數據治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俗仙 亂世饑荒:我打獵趕山當皇帝 資本家大少爺?正好扛回家做老公 流放?改造反派一家,頓頓有肉吃 重生八零,二婚改嫁大佬搞事業 神級選擇:我的獎勵不對勁! 八零小嬌軟,帶崽隨軍後被寵上天 攬腰!失控!清冷大佬親到紅溫 這遊戲也太逆天了 兩眼一睜就是殺,都重生了磨嘰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