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看著此時還不到五十歲的宋文忠,感慨萬千,他真心實意地說道,“宋總,彆的我不敢說,但是,隻要能過了我這一關的飛機,就一定是好飛機。”
好大的口氣!
楊副廠長哈哈一笑,道,“小李,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說說,你對渦噴7發動機的改進有什麼建議?”
試飛員幾乎是航空領域的全才,哪方麵都要懂一些,否則無法給出針對性的意見。
李乾太年輕了,才下部隊一年,今年才二十三歲啊。
楊副廠長這麼問,並沒有指望李乾能給出建設性的意見,畢竟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產品當中的冠頂明珠,非常複雜。
不料,李乾的神情一下子嚴肅起來,認真地說道,“用戶提出的多項要求裡,有一項是作戰半徑不低於800公裡,這意味著飛機轉場航程不低於1500公裡。”
“現在使用的渦噴七,動力沒問題,但是油耗太大了,我們的辦法是通過增加機內載油量來實現。”
“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從根上那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話一出口,大家看李乾的眼神多少有些不爽了。
研製團隊經過一年多的分析,好不容易拿出來的改進方案,如何增加機內載油量的設計都拿出來了,你一個下部隊才一年的新兵蛋子信口雌黃,還懂點輕重嗎?
唯有宋文忠,用鼓勵的眼神看著李乾。
李乾可沒那麼多顧慮,越是艱難的時候越要下猛藥,而且,現在國內是有一款更好的航空發動機的。
他道,“相較於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不但推力更大、動力線性更好,油耗更低,而且維護性好,壽命更長。前幾年,引進的斯貝發動機全部到貨了,如果改為使用這款發動機,殲七的性能會有一個非常大的提升。”
“你是在開玩笑呢吧!”一個人跳著腳叫了起來。
李乾看過去,是宋文忠身邊的眼鏡男,四十歲左右,頭發雞窩似的,身上的麻布工裝臟兮兮的。
吳強,機身組組長。
吳強仿佛聽到了什麼笑話似的,怒極反笑道,“你知道斯貝發動機的尺寸嗎,該發動機的直徑比渦噴七要大得多,按你說的,機身設計要推翻重來,你知道有多困難嗎?那等於是重新搞一架新飛機了。”
樣副廠長說,“小李啊,斯貝直徑太大,裝不上去。不過,你建議是中肯的,斯貝發動機的確很優秀。”
李乾一攤手,笑道,“重新設計機身有問題嗎?用戶並沒有要求我們一定要在殲七現有的機身基礎上進行改進,不是嗎?”
吳強冷哼著說,“難道他們要什麼,我們就要無條件滿足他們的需求嗎?”
李乾反問,“不是嗎?”
全場愣住,隨即陷入了沉思。
這會兒可沒有“用戶至上”的理念,在國際上交往,還殘留著一些意識形態,也就是說,你想要,我還不一定賣給你。
李乾知道這一點,所有他緩緩說,“我們要為國家創造外彙,為全廠上萬名職工創造效益,這是根本。產品是根本,用戶需要的產品是導向。”
振聾發聵有沒有!
是啊,都窮到要當褲子了!
十幾年前就開始和英國談判引進斯貝發動機了,現如今再守著老觀念還有意義嗎,歸根結底,這個錢你不想辦法賺到手,彆人就會賺去。
況且,這個用戶是老朋友老用戶,二十年前就買過咱們的殲-6了。
宋文忠陷入了沉思。
他是啟動布局設計大拿,事實上,殲-8的氣動布局就是當年他在211廠工作的時候負責設計的,後來的實踐證明那是非常好的高空高速布局。
可惜遭人排擠,一身本事得不到充分的施展,一氣之下,他主動申請來到了985廠。
李乾的話無疑在他心裡投入一顆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
殲-7本身就是蘇聯“簡單易造、皮實耐用”思維下的產物,全部推翻重來又有多難呢?
慢慢的,現場所有人看李乾的眼神再一次發生了變化。
他們大多有同樣的疑問——這個新來的試飛員,腦袋是怎麼長的?
他提出的建議,每一句話都讓大家發自內心地深以為然,可是因為殘存的老觀念,總是覺得不舒服。
這事,能這麼乾嗎?
還有,如果對機身進行重新設計,搭載斯貝發動機,時間上來得及嗎?
慢慢的,吳強回過神來了。
今天試飛發動機出問題,儘管此前李乾說了很多,但最後他的目的還是沒有脫離問題的根本。
想要達到用戶要求,現在用的WP-7發動機(渦噴-7)是無法滿足的。
可是,李乾提到的斯貝發動機,那玩意兒是在大廠係(211廠)手裡,人家能給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