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歐洲其他國家也爭相效仿,使古斯塔夫二世成了一場軍事革命的推動者。
同時期的大明雖然也有許多輕型火炮,其中不乏重量比3磅青銅團炮輕很多的。
但這些火炮因為結構問題彆說跟3磅團炮比威力,就是跟重型火繩槍比都有所不如。
而論輕便和裝填速度,也一樣比不上重型火繩槍。
簡直就是火炮之恥!
鬆錦之戰中,明軍那多達3500多門的大小火炮中絕大多數就是這類玩意。
這要還能打得過滿清就見鬼了。
翁翊皇聽得連連點頭,笑容滿麵,顯然是很認可李國助這番言論。
“妙啊!有小少爺這經商的頭腦,咱們福建商幫何愁不能興旺發達啊!”
李國助笑著搖了搖手:
“翁叔謬讚了,我這其實也是參考了彆人的做法。”
“三浦按針老師的母國英格蘭,大約在1540年就掌握了鑄鐵炮技術。”
“他們把這項技術一直保密到了現在。”
“所以在這76年的時間裡,很多歐洲國家的艦炮都是從英格蘭買的。”
“這個國家因此可是發了一筆不小的橫財呢!”
翁翊皇在平戶唐人屋敷也是沒少接觸過荷蘭人和英國人,當然聽得懂西曆紀年法。
麵對李國助的謙遜之語,他反而豎起大拇指,讚道:
“小少爺拜按針大人為師這一步棋,走的可真是太妙了!”
“造船和火器就不說了,單是這眼界,就讓許多皓首窮經的飽學之士都望塵莫及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國助笑著搖了搖頭,徹底放棄了無謂的謙遜。
無論怎麼謙遜,翁翊皇總是能拍上馬屁的。
於是,李國助隻好長歎了一聲:
“如果有辦法的話,我還是希望能儘量減輕鑄鐵炮的重量,甚至使其比銅炮還輕。”
翁翊皇聞言,幾乎是本能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啊這……怕是有些難辦啊……”
李國助嘴角一勾,自信地笑道:
“事在人為,我覺得凡事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結構和鑄造工藝上入手。”
“咱們大明自產的火炮,若論鑄造工藝,有時還在泰西人之上。”
“然而論威力,卻為什麼就是比不上泰西人的火炮呢?”
“究其根本原因,其實就在於結構。”
“這方麵,三浦按針老師已經給我講透了。”
“所以隻要我們能在鑄造工藝上進一步超越泰西人,再借鑒他們的火炮結構,”
“就一定能造出比泰西火炮威力更大,重量更輕的火炮。”
翁翊皇聽的很仔細,直到確定李國助已經說完,才皺著眉道:
“可現在不管是哪裡,鑄炮都是用的泥膜鑄造法。”
“以我多年的經驗,我認為這種鑄炮方法已經沒有多少可改進的餘地了……”
“那為什麼就不能試試彆的鑄造方法呢?”
幾乎是在翁翊皇剛說完的一瞬間,李國助就搶著說道,
“據我所知,鑄造方法應該還有失蠟法、砂型鑄造、鐵模鑄造等。”
“我們何不都嘗試一下呢?”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