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有兩個大輪子的輪式炮架,在機動性方麵確實優於隻有四個小輪子的艦載炮架。
倘若換成艦載炮架,每門炮可能就得用多出一倍的人,才能推上去。
一直到走下馬道,李國助都沒有在推炮上城的人裡看到翁翊皇。
想想以翁翊皇的身份,也不至於來乾這種力氣活。
於是他就加快腳步走出城門,徑直來到碼頭。
五個泊船的棧道上都有人在給從船上卸下來的火炮安裝輪式炮架。
李國助從北邊第一條棧道找起,一直找到南邊靠近金角灣口的那條棧道,才終於看到了翁翊皇。
他正在給一個輪式炮架安裝車輪。
這些炮架應該也是跟大炮一起運來的,為了節省空間,它們是被拆分裝船的。
所以要在這裡重新組裝。
李國助在旁邊靜靜地等著,直到翁翊皇裝好了這個炮架才上前道:
“翁叔,忙完了吧?”
“誒,小少爺!你什麼時候來的?”
翁翊皇剛才裝炮架太投入,一直沒發現李國助在旁邊。
“剛過來,找你問個事。”
李國助也不等翁翊皇問什麼事,直接就說道,
“咱們昨天說的,要試用新方法鑄炮的事情,你有想法了嗎?”
“哦,這個事我已經有方案了。”
說到這裡,翁翊皇話鋒一轉,
“不過至少得等兩個月以後才能做試驗。”
“為什麼?”李國助不解。
翁翊皇解釋道:
“我尋思了一下,試驗新的鑄炮法不能隻用新方法,老的泥膜鑄造法也得用。”
“隻有用不同的方法分彆鑄造幾門相同型號的炮,才能在試射中看出不同方法的優劣。”
“但是泥膜法製成的泥膜在澆築前必須充分乾燥,這個過程一般都要等待兩三個月。”
李國助點頭表示理解,又問道:“那你打算用什麼新方法鑄炮?”
“砂型鑄造和鐵模鑄造!”翁翊皇立即答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砂型鑄造和鐵模鑄造都是古已有之,而且都能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早期。
前者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鑄造錢幣,後者從戰國時期就開始被用於鑄造鐵質農具。
隻是中國直到現在都沒有人嘗試過用它們鑄炮。
儘管泥膜鑄炮目前仍是主流,歐洲卻是從14世紀開始就有用砂模鑄炮的記載了。
晚清時有個叫龔振麟的艦船、火炮研製家終於想到了用鐵模鑄炮,
結果就被吹成了偉大的發明,簡直是不知所謂。
到底偉大在哪裡?
難道是大清用鐵模鑄造的炮打敗了大英用砂模鑄造的炮嗎?
李國助驚喜地哦了一聲,眼中眸光煥然:
“那這兩種鑄造方法各需要多少時間能鑄出炮來?”
“用這兩種方法鑄炮可比泥膜快多了。”
翁翊皇胸有成竹地道,然後還不忘補充道,
“主要是這兩種方法的模具都比泥模好製造,也不需要陰乾,可以儘快投入使用。”
“那到底哪種方法更快一些呢?”
李國助追問,呼吸都有點急促了。
“那當然是砂模鑄炮了。”
翁翊皇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案,又解釋道,
“鐵模鑄造用的鐵範也得先用彆的方法鑄造出來,”
“如果用泥模鑄造,就得等兩三個月以後才能鑄造。”
“要是用砂型鑄造,最多半個月就可以鑄造了。”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