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燈的起源,同樣也能追溯到秦漢時期,
可為什麼在此後的千餘年裡,它也一直都隻是玩物呢?
為什麼就沒有人能想到,用它的原理製造動力機械呢?
為什麼一個歐洲人剛剛得知孔明燈的原理,就能想到把它做大,變成載人飛行器呢?
為什麼他剛剛得知走馬燈的原理,就能想到利用它製造出一種動力機械呢?
為什麼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火藥,卻讓歐洲人率先造出了更強大的火器呢?
為什麼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卻讓歐洲人率先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呢?
為什麼,這些究竟都是為什麼呢?
但不管答案是什麼,這些現象都是歐洲能夠在17世紀以後,逐漸超越中國的原因。
“小少爺,我強烈建議你出資支持亞當斯實現他的這兩個想法!”
就在李國助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考克斯突然興奮地說道。
李國助回過神來,連忙儘可能顯得真誠地笑道:
“好呀!老師如果想實現這兩個想法的話,學生願意傾力支持!”
“您需要錢,我便給您足夠的錢。”
“您需要物資,我便給您足夠的物資。”
“您需要幫手,我便給您足夠的幫手。”
“隻要您能把這兩個想法變成現實,我還可以許給您未來永明城邦共和國的專利權!”
一說到“專利權”這三個字,剛才困擾李國助的那些問題似乎一下就有了答案。
專利製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歐洲。
1474年,威尼斯城邦共和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
當時的威尼斯是地中海地區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技術創新對於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這部法律規定,任何人在威尼斯製造了前所未有的、新而精巧的機械裝置,
如能服務於社會,就可以獲得為期10年的專利。
這一時期的專利製度主要是為了鼓勵新技術在當地的應用,促進經濟繁榮,並且防止技術外流。
在英國,專利製度也有早期的雛形,是皇家特許狀製度的一種延伸。
13世紀,英國國王開始以頒發特許狀的方式,授予一些商人或者工匠獨占經營某些商品或者技術的權利。
這些特許狀主要是國王權力的一種體現,
國王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控製國內的貿易和產業,同時也能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
不過,這種早期的做法還比較隨意,沒有形成完善的法律製度。
1624年,英國頒布了《壟斷法規》,這被認為是現代專利法的鼻祖。
這部法規在專利製度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它廢除了過去封建特權下的專利授予製度,規定了隻有真正的創新發明才能獲得專利保護。
同時將專利的有效期限定為14年。
這一期限的設定平衡了發明者的利益和社會公眾獲取新技術的權利。
例如,在工業革命前夕,像瓦特改良蒸汽機這樣的重大發明就可以依據《壟斷法規》獲得專利保護。
這使得瓦特能夠在一定時期內從他的發明中獲取經濟利益,從而鼓勵了他進一步的創新,
同時也保證了在專利期滿後,蒸汽機技術能夠為社會大眾所廣泛使用,促進了工業革命技術的傳播。
現在距離1624年還有8年,但《壟斷法規》的理念想必已經在英國社會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