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助沉吟片刻,突然抬頭對趙貞雅道:“貞雅姐,麻煩你幫我取筆墨來。”
“誒,慢著,我這裡有筆。”
趙貞雅應了一聲,剛要轉身,考克斯卻突然開口阻止。
隻見他打開公文包翻找了一陣,突然取出一個小拇指粗細的紙卷遞給李國助。
李國助接過來一看,卻見那紙卷是羊皮紙,有一小段又黑又硬的東西從紙卷一端突出,
卻原來是一支鉛筆。
鉛筆據說是起源於古羅馬時期。
李國助對此深表懷疑,但也懶得去找證據反駁,總之不人雲亦雲就行了。
早期的鉛筆隻是一根簡單的石墨棒,很容易弄臟手和其他物品。
1564年,英國發現了大型石墨礦,這對鉛筆的發展是一個重要契機。
當時的石墨礦純度比較高,人們把石墨切割成細條,用於書寫和繪畫。
但是,這種石墨條依然比較脆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開始嘗試把石墨條用繩子或羊皮紙包裹起來。
這就更接近現代鉛筆的外形了。
這種包裹的方式可以防止石墨條折斷,也便於攜帶和使用。
1761年,德國化學家法貝兒從意大利的石墨礦中精選出優質石墨,
經過特殊工藝製成了一種硬度合適、書寫流暢的石墨筆芯,並且用木頭包裹,
這就是現代鉛筆的雛形。
他還成立了自己的鉛筆製造公司,使得鉛筆的生產逐漸商業化。
1812年,美國人製造出一種大小適合鉛筆芯的木條,
將鉛筆芯和其黏合在一起,製造出了第一代鉛筆。
這種鉛筆在外形和使用方式上已經和現代鉛筆非常相似了。
總之,考克斯給李國助的這種用羊皮紙包裹的鉛筆還是非常原始的那種,
跟李國助畫圖紙用的炭筆有異曲同工之妙,卻要名貴不少,畢竟是用羊皮紙包裹的。
而李國助用的炭筆是用繩子纏裹的木炭條。
李國助也沒打算裝不知道,並沒有明知故問這是什麼,
直接提筆在三浦按針那張蒸汽機的草圖上寫下“威廉亞當斯”五個大字,說道:
“老師,您的英文原名,用漢字寫出來,就是這五個字。”
“它們在中國都有人當做姓氏使用,隻是威、亞、當、斯都是很稀有的姓氏,”
“隻有廉算是一個大姓,並且還有正直、剛直、品行方正、不貪不暴、廉潔奉公之意。”
“此外,在大明的一些歐洲傳教士也都有漢姓漢名,用的姓還都是大姓。”
“比如利瑪竇、金尼閣、龐迪我等。”
“所以我強烈推薦您以廉為姓。”
“至於名嘛,我建議您還是沿用領航員的意思。”
“隻是‘按針’是日本對領航員的稱呼,中國稱領航員為‘舟師’或者‘火長’。”
“此外‘司南’也可以表達領航的意思。”
“所以我推薦給您的漢姓漢名是,”
“姓廉、名舟師、字司南,您看如何?”
“廉舟師、廉司南……”
三浦按針如含英咀華般,念著這名和這字,突然滿意地點頭道,
“很好,我很喜歡這個名字,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