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燾,字烈候,浙江仁和人,天主教徒,
天啟間崇禎初,在澳門充任通譯,習得造銃、築台之法。
崇禎八年在溫處巡道副使薛邦瑞麾下任軍前讚畫,於浙江沿海清剿海寇劉香的殘部。
薛邦瑞的敘功題稿中稱讚他“謀能料敵,計諳火攻。”
可見此人不但是個技術型人才,還有謀略,是個能當策士的人物。
崇禎十一年,在盧象升麾下為讚畫,駐防九邊重鎮中的宣府鎮和薊州鎮,專長為製造、使用西洋火器。
也許正是因為在澳門當過通譯,才使何良燾有機會接觸歐洲炮學的一手資料。
至於其他西法炮學的作者,更多的隻能接觸二手資料。
這是何良燾與他們的本質區彆。
令人遺憾的是,即使是跟隨過盧象升這樣的名將,何良燾的才能依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否則在宣大和薊鎮那樣的九邊重鎮,就應該出現很多由他指導建造的棱堡,而不是隻有他參與鑄造的火炮。
所以對於何良燾,李國助誌在必得。
因為李國助需要何良燾這樣的人才為永明城邦建造大量可靠的棱堡以鞏固地盤,
也需要他為永明城鑄炮廠研發先進的鑄炮工藝。
此外《祝融佐理》目前還沒有成書,現代遺留下的抄本也隻有字,肯定隻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所以李國助也很想一睹完全版的《祝融佐理》。
既然何良燾在天啟間崇禎初,在澳門當過通譯,那麼李國助完全可以專程去澳門聘請他。
不過在澳門的這段經曆,是何良燾學習西法炮學和創新技術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候讓他離開澳門,對他的成長未必有什麼好處。
再說他在澳門的時間也隻有個大概,並不確定,若要專門去找他,很有可能會撲空。
不過何良燾在浙江沿海清剿過劉香殘部的事跡,說明他很可能與鄭芝龍有過合作。
這對李國助來說,便是一個得到他的絕佳契機。
對於鄭芝龍,李國助也是有安排的,會幫助他成為明朝的海防遊擊,
但不會讓他殺害許心素,也不會任他放棄對台灣的開發。
不過何良燾在浙江清剿劉香殘部的時候,是在溫處巡道副使薛邦瑞麾下,顯然並非直屬於鄭芝龍。
而這個薛邦瑞跟鄭芝龍有交集的可能性不大,畢竟一個是浙江的司法檢察官,一個是福建的武官。
雖然協同地方武官維持社會秩序,鎮壓地方叛亂、土匪等不穩定因素,保障地方的安全與穩定也是巡道副使的職責之一。
但薛邦瑞的管轄範圍隻是浙江的溫州和處州兩地,還管不到福建去。
不過既然他要對付的,是劉香的殘部,那麼跟鄭芝龍也並非沒有可能存在合作。
總之到時候,肯定是要費一些心思去找這個人的。
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放任他去了盧象升麾下,機會可就渺茫了。
因為他很可能會在崇禎十一年十二月與盧象升一起戰死於河北巨鹿的賈莊。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