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助抬手豎起食指,向上指了指,表情古怪地說道,
“咱們這座永明學宮,當初就是按照歐洲教堂的形製建造的,”
“也算是寺廟類建築,隻是我總覺得寺廟用處不大,”
“所以在想到永明學會以後,才把這裡當成了永明學宮。”
“嗨,那就更好辦了,”
林福不以為然地道,仿佛是把“這也算個事”五個大字寫在臉上了一般,
“咱們可以在永明學宮裡找一座大殿,給兩位先生立上牌位、畫像、神龕什麼的。”
“以後所有因為發明而得立生祠的先生,都可以集中在這座大殿裡進行祭拜。”
“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反正我自己覺得這個方法相當不錯,嘿嘿。”
“嗯,我讚成這個方法!”
陳勳立即附議,神情和語氣都頗為興奮,
“這個方法不但符合規製,也不必再占用要塞內已經非常緊張土地,”
“可謂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至於以後,隨著咱們占的地盤越來越多,人口越來越多,”
“也可以考慮在市場,或者風景優美、環境清幽之地為兩位先生建立獨立的祠堂。”
“比如即將開建的雅蘭城,以後就可以考慮為兩位先生建立獨立祠堂。”
“我附議。”
“我也附議。”
……
許多委員會的主任也都紛紛表示讚成。
“那麼永明學宮裡,哪座殿堂適合作為集體生祠呢?”
李國助突然問道,他這馬上就又發明了一個新詞,
“集體生祠”
“一樓不是有兩座大會議堂嗎?”
李德突然開口說道,
“反正我們平時開會,最多也隻能用到其中一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如就把另一座騰出來,作為集體生祠堂吧。”
“何況祠堂放在一樓,民眾來祭拜也都方便。”
“嗯……”李國助想了想,說道,“那就把南邊那座大會堂騰出來做集體生祠吧。”
眾人紛紛表示讚成。
“咱們之中有誰工於丹青呀?”
李德突然顧謂左右道,
“我們需要畫師為兩位先生繪製肖像。”
坐在第一排的眾位委員會主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還有的回頭看自己手下的委員,
卻是半晌都沒人開口自薦或舉薦他人。
“俊臣哥肯定是工於丹青的,去年中秋節前,他還教我們做過人物燈籠呢。”
趙貞雅突然開口說道,
“算算日子,他也快回來了,不如等他回來了,請他來為二位先生畫像吧。”
眾人紛紛開口附議,表示這件事非李俊臣莫屬。
“誒,俊臣哥日理萬機的,哪能什麼事都麻煩他?”
等眾人都附議完了,李國助突然朗聲說道,
“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好了,我一定把兩位先生畫的栩栩如生。”
“小當家還會丹青?!”
會場眾人幾乎異口同聲地大聲道,全是一臉震驚。
“呃……這個嘛……”
李國助清了清嗓子,笑道,
“我在平戶英國商館學過西洋畫法,你們之中應該有人見過西洋畫,”
“那可是畫什麼都如同真的一般啊!”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