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李國助看了看顏思齊的臉,見後者若有所思,便繼續道,
“從增強防禦的角度看,永明要塞北邊的防禦壓力,其實是不如南邊和東邊的。”
“因為最有可能威脅到我們的建奴,是在永明城的西南方。”
“他們要來攻擊我們,不太可能繞遠路,並翻山越嶺,從北邊攻打要塞,”
“而是會趁冬季海麵結冰時,沿豆滿江進入西邊的沿海一帶,”
“再由那裡借助冰麵來攻擊要塞的南側和東側。”
“所以近幾年新增的人,應該優先投入永明要塞城牆的改建工程中來,”
“確保城牆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改建,才能保障我們的安全。”
“哎呀!”
顏思齊如夢初醒,
“被你這麼一說,咱們去年就不該先改造北邊的城牆啊,”
“就應該先改造南邊和東邊的城牆才對!”
“無妨。”
李國助淡定地道,
“其實在我們這裡的人數超過十萬,並開始向西邊沿海一帶發展之前,”
“建奴是不太可能得知我們的存在的,”
“即使知道了,他們也不太可能千裡迢迢地揮師來攻打我們。”
“特彆是現在,他們已經跟大明開戰,就更不可能顧得上來打我們。”
“退一萬步說,就算他們會來,咱們這木城牆也未必就頂不住。”
“雖說咱們這木城牆是空心的,可單論牆殼就足有一尺五寸六分厚,”
“而且牆內的空間還堆滿了裝滿泥土的籮筐,”
“彆說建奴沒有大炮,就算有大炮,這千裡迢迢,翻山越嶺地運過來也是夠嗆。”
“即使讓他們運過來了,”
“這厚厚的木牆殼和裡麵盛滿土的籮筐也不是中小型火炮能輕易轟開的。”
“顏叔大可不必擔心。”
李國助當初對李旦說,永明要塞木城牆的牆殼是按西方戰艦的標準所建,絕無半分誇大。
明代營造尺的一尺五寸六分,換算成現代的單位就是50厘米。
歐洲1級風帆戰列艦的船殼也未必能達到這個厚度,彈飛炮彈的例子卻並不鮮見。
可見這個厚度的木製牆殼就算是艦炮也不見得能輕易轟開,
就更彆提野戰中使用的那些12磅上下的中小型火炮了。
彆說是24磅以上的艦炮,就是常見的6磅紅夷大炮,
你讓建奴從赫圖阿拉跨越長白山崎嶇的山路運到這裡來試試。
至於木製城牆被建成空心的,一方麵是為了節省木材,加速工期,
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方便將來改建成夯土包磚城牆。
因為空心的木城牆就相當於是版築城牆的木製模具。
可以直接在城牆內部對泥土進行夯築操作。
至於城牆裡堆放的那些裝滿泥土的籮筐,
早就是野戰防禦工事中,用於防炮的常用手段。
彆說外麵有那麼厚的木製牆殼,就算沒有這牆殼,
火炮也幾乎不可能轟開這種裝滿泥土的籮筐。
彆說是17世紀的實心炮彈,就是現代的榴彈炮也未必能轟開。
美國陸軍有一種用於構築臨時野戰營地防護牆的石籠網,
叫做艾斯科防爆牆,就是榴彈炮也無法輕易轟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