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顏叔,你做衣服,人手夠不夠?”
“夠!咱們現在不是也有180多個女人了嗎?”
顏思齊斜眼笑道,那表情就像是在說“你這也太操心了吧”。
最初永明要塞隻有20個從朝鮮買來的少女,
1616年底,又從骨看兀狄哈部用糧食解放了100個漢人奴隸,其中有20個女人。
1617年,顏思齊第二次去山東,又帶回來200人,其中有100個女人。
同年底,骨看兀狄哈部又送來100個漢人奴隸換糧食,其中有50個女人。
合計是190個女人,除過派去朝鮮的四個,還有186個。
“啊!倒也確實不少了。”
李國助立馬計上心頭,扭頭看向虞明珠,
“紡織廠怕是也該擴大規模了吧?”
“不錯,我打算把紡織廠的長工擴大到一百人,林翌大哥正在幫我們趕製織機呢。”
虞明珠立即做起了工作報告,
“等他們再做出五十台織機,我們就把紡織廠搬到雅蘭城去。”
“那豈不是還剩下86個人?她們咋辦?”李國助皺眉問道。
“可以在忙的時候雇她們做短工……”
見這個方案並不能令李國助滿意,虞明珠解釋道,
“主要是我們現在不宜生產太多絲綢,畢竟未必有生絲好賣,”
“而且現在還有水力紡車和織機了,每年就生產一萬匹絲綢,著實也用不了多少人。”
“不過今年若是趙姐、金姐他們能從朝鮮送來幾船棉花的話,”
“我倒是可以把剩下的86個人都雇了,”
“比起生絲和絲綢,棉布在海外反而比棉花好賣的多。”
虞明珠所謂的長工和短工,分彆相當於現代的正式工和臨時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今南海邊地公司正是百業待興,急需人手的時候,
除了孕婦和兒童,李國助可不想看到有人閒的沒事乾。
“啊,對了,你不說我還差點忘了!”
李國助被虞明珠的話提醒到了,
“我這次還從平戶帶回來一些亞麻種子,”
“現在正是播種的時候,你們儘快找地把它給種了。”
“跟棉布一樣,亞麻布也是比亞麻好賣。”
“而且再過兩年,木材也就風乾的差不多了,造船廠就要開工造船了。”
“到時候也需要亞麻布做船帆呢。”
棉布比棉花好賣,主要有運輸成本和紡織技術兩方麵的原因。
棉花體積大、重量輕,在運輸過程中占用空間大,運輸成本相對較高。
而棉布經過壓實、折疊等處理後,體積相對較小,
便於運輸和儲存,降低了運輸成本和風險。
這一點與生絲和絲綢相比是完全相反的。
黃道婆對棉紡織技術的改進和推廣,使鬆江地區成為棉紡織業中心,
紡紗、織布等技術成熟,能生產出高質量的棉布。
鬆江還形成了“紡紗織布染整銷售”的分工體係,
農村家庭紡紗織布,城鎮作坊負責染色、踹布,商人通過“布號”壟斷收購與遠銷,
這種分工協作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有利於棉布大量生產和出口。
而日本、朝鮮等國的棉紡技術相對落後,組織效率相對低下,便隻能是買棉布更劃算了。
至於亞麻布比亞麻好賣的原因,其實也跟棉布差不多。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