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86個女人我便都要了,今年新來的女人也都安排到我鋪子裡好了!”
“天呐,要按去年的情況,今年少說還有150個女人要過來。”
虞明珠突然吃驚地道,
“你那鋪子豈不是得有236個長工了。”
“這個用工規模的紡織作坊我倒是見過,成衣鋪子,我卻是聞所未聞啊。”
“誒,這就不能叫鋪子了!”
李國助突然插嘴道,
“到了這種用工規模,就該叫成衣廠,或者服裝廠了。”
“你看那造船廠,可不就是成百上千的人在工作嘛。”
虞明珠噗嗤一笑,說道:
“我就說小當家為何要把我那紡織作坊叫紡織廠呢,原來是這個原因啊。”
“嗯嗯。”李國助含笑點了點頭。
“怎麼,你現在該不是又覺得100個人不夠了?”
顏思齊略帶調侃地笑問虞明珠道,
“想把紡織廠的用工規模擴大到200人以上?”
虞明珠好似沒有察覺到顏思齊的調侃,反而一本正經地分析起來:
“嗯……反正棉花和亞麻不管有多少,都一定要做成布匹才能賣的上價錢。”
“若是原材料足夠多的話,100個人還真不一定夠用呢。”
“誒,我看未必。”
顏思齊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
“你那可是有水力紡車和織機的,”
“除了提花布還需要人工外,彆的基本都不用人工了吧。”
“我那服裝廠可就不行了,裁剪、縫製可都是要人手工完成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顏叔要是需要的話,也可以讓機械委員會幫你研製縫製機械。”
李國助突然說道。
“哦!世上竟然還能有這種機械嗎?”顏思齊震驚了。
“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
李國助胸有成竹地道,
“理論上人能做的事情,應該都能用機器代替。”
“即使不能完全代替,機械也一定可以幫助人更高效地工作。”
他當然胸有成竹,因為他說的根本就是縫紉機。
世界上第一台實用型縫紉機,是1841年法國裁縫蒂莫尼耶製造的鏈式線跡縫紉機。
李國助本來是不指望這東西能提前兩百年出現的。
但當得知林翌和李俊臣合作,已經研究出了水力織機的時候,
他就有信心讓縫紉機提前兩百年出現了。
因為世界上第一台水力織機,是18世紀末才出現的。
1785年,英國教士埃德蒙?卡特萊特發明了第一台水力驅動的動力織機,
采用水力作為動力源,能夠以更快的速度生產布料,
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推動了紡織業的發展。
因為當時已經有了瓦特蒸汽機,所以這種織機也可以用蒸汽機驅動。
林翌和李俊臣可以說是把動力織機提前166年搞出來了。
那麼讓他們提前223年把縫紉機搞出來,又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呢?
說穿了,這都是因為缺人給逼出來的呀。
如果沒有機械和機器,僅憑永明要塞現在的人口,是不可能創造出如今的產值的。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