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世紀工業化製取三酸的可行性分析_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 > 第232章 世紀工業化製取三酸的可行性分析

第232章 世紀工業化製取三酸的可行性分析(1 / 2)

既然知道確切方法和步驟,又沒有什麼這個時代難以製取的設備和材料,

那麼提取到大蒜素成品便沒有多少難度,

李國助隻用了五天就得到了純度較高的大蒜素成品。

這是一種油狀液體,具有揮發性,有濃烈的大蒜氣味,

可溶於乙醇、氯仿等有機溶劑,在水中溶解度相對較小,

不太穩定,遇熱或在堿性條件下容易分解失去活性。

有刺鼻氣味、易失去活性,是大蒜素的兩大缺陷,

需要比較嚴苛的儲存環境,如低溫、密封、避光、添加穩定劑,

或將大蒜素製成固態等手段,才能使保質期達到一兩年。

但若保存不當,如開封後沒有及時密封、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等,

其有效成分還是會較快揮發、分解,

可能幾個月內就會出現明顯的活性降低、藥效減弱的情況。

好在李國助還知道一種化學方法,

可以有效提高大蒜素的化學穩定性,延長其藥效保持時間,

就是通過化學改性,將大蒜素製成性質更穩定的鹽類或酯類衍生物,

提高化學穩定性,延長藥效保持時間。

製成鹽類衍生物的原理是,大蒜素分子中存在具有一定酸性或堿性的基團,

可以與合適的堿或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相應的鹽。

鹽類化合物通常具有較好的離子鍵結構,相對大蒜素本身更為穩定。

製成酯類衍生物的原理是,大蒜素分子中的羥基能與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酯類化合物。

酯鍵相對穩定,能夠提高大蒜素的化學穩定性。

這兩種方法基本上都要用到三酸兩堿。

鑒於三酸兩堿在現代化工和軍事工業中的重要性,

李國助決定先試著製備一下三酸兩堿,然後再對大蒜素進行化學改性。

三酸是硫酸、鹽酸、硝酸,兩堿是氫氧化鈉、碳酸鈉。

1740年以前,製造硫酸都離不開綠礬。

8世紀時,阿拉伯煉金術士賈比爾?伊本?哈揚將硝石與綠礬在一起蒸餾製得硫酸。

1526年,人們已能用乾餾綠礬的辦法製取少量發煙硫酸。

但這種方法製成的硫酸產量很小,而且濃度不高,是稀硫酸,

基本隻夠供實驗室使用,無法實現工業化製取。

上輩子李國助幾乎沒做過化學實驗,對此還沒有體會,

但這次親自做過以後,他對此才算有了真切體會。

想到上輩子看過的某些明末穿越小說,用綠礬製硫酸就實現了大規模工業化運用,

李國助簡直都快笑死了。

17世紀,德國化學家格勞勃提出“硝化法製硫酸”,

才算是為硫酸的工業化生產奠定了理論基礎。

到1740年,英國人沃德將硫磺和硝石在金屬容器中燃燒,

將生成的三氧化硫氣體通入玻璃容器,加水蒸氣冷凝成硫酸,

才算首次實現了硫酸的大規模製備。

1746年,英國人約翰?羅布克改進設備腐蝕和玻璃強度問題,

把玻璃容器換成鉛室,創建了首個鉛室法製造硫酸的工廠。

鉛室法一直用到20世紀,才逐漸被塔式法和接觸法取代。


最新小说: 當仙界萬人迷綁定女配逆襲係統後 開局覺醒超神級劇毒天賦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我有無限死士,暴兵橫推諸天 星鐵:開局骷髏,被銀狼撿走 黑化病嬌帶球跑,年上瘋批玩命追 詩詞一萬首 種地:我每天都在突破記錄 失憶後,每日一技能,從此不當人 不是,你說你在搞純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