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門火炮!”李俊臣驚得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道,“這麼多炮該不會是小炮吧。”
“開什麼玩笑!怎麼可能會是小炮?”
李國助擺了擺手,斜眼笑道,
“這種船有兩層連續火炮甲板,有輕型和重型之分。”
“輕型74炮艦下層火炮甲板配置28門32磅炮,上層火炮甲板配置28門18磅炮,露天甲板配置18門9磅炮和4門32磅臼炮。”
“重型74炮艦下層火炮甲板配備28門36磅炮,上層火炮甲板配置30門24磅炮,露天甲板配置16門8磅炮和4門36磅臼炮。”
其實他說的這種戰艦,是盛行於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早期的74炮艦,
是那個時期的歐洲各國海軍的三級戰列艦,也是歐洲各國海軍的主力戰艦。
他所謂的輕型74炮艦,其實是當時英國海軍的74炮艦,
隻是露天甲板上的4門32磅卡隆炮被他說成了臼炮,
因為卡隆炮是起源於1759年的一種短管火炮,17世紀還沒有。
不過他這麼說,並不代表真的要用臼炮代替卡隆炮,隻是為了李俊臣能聽懂。
卡隆炮的結構他也是比較熟悉的,想要隨時都能搞定。
他所謂的重型74炮艦,其實是當時法國海軍的74炮艦,
隻是露天甲板上的4門36磅短管榴彈炮也被他說成了臼炮,還是為了李俊臣能聽懂。
他這麼說其實也沒毛病,所謂短管榴彈炮無非就是發射開花彈的臼炮,現在就有。
其實這兩種74炮艦僅加農炮就夠74門了,多出來的4門短管炮屬於額外配置,
主要用於攻擊近距離目標或在接舷戰之前對敵方艦船的上層建築、人員等進行打擊。
“老天爺啊!有這樣的船,我們想把西班牙人趕出馬尼拉還不是輕而易舉?”
李俊臣又驚又喜,滿懷憧憬地道,
“真希望能早些看到咱們的造船廠造出這樣的船啊……”
“可為什麼非要用風乾15年的木材呢?”
“不懂了吧。”
李國助斜眼笑道,
“木材風乾時間越長,造出來的船越結實耐用,使用年限越長。”
“這麼大的船,建造不易,好不容易造出來了,誰不希望能多用十幾年呢?”
“哦!搜得斯內。”
李俊臣釋然地點了點頭,旋即又像是想起了什麼,連忙問道,
“那除了造船,我們還要為接收遼東難民做哪些準備?”
李國助想了想,說道:
“每年6萬擔的糧食收購不能中斷,必須確保完成。”
“多準備一些堡籃和風乾3年以上的硬木,最好彆占用造船的木材,”
“等接來兩三千遼東難民,就讓他們去西邊沿海的河口建要塞。”
說到這裡,他又停下來想了想,說道,
“關鍵要準備的就是這幾件事,這些都不是你負責的事,”
“但是既然跟你說了,那就請俊臣哥代為轉告一下負責的人吧。”
“順便告訴陳大哥,44炮艦的圖紙,我會在明年中秋以前給他的。”
堡籃就是永明要塞木製城牆艙內堆放的那些裝滿泥土的籮筐,
隻是正規的堡籃一般是長方體,且比較高大,可以快速形成具有防炮功能的營地。
鄭成功攻台戰役中就使用過堡籃,長寬約80公分,高170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