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曆史上從1618年努爾哈赤攻撫順起到毛文龍取得“鎮江大捷”前,成功定居朝鮮的遼東難民不可能太多。
若僅計算有明確記載的棲民所容納的人數,估計約有8000~人。
若算上可能存在的,未被棲民所收容和記錄的群體,估計約有1.5~2萬人。
就算是往高了估計,也不可能達到四五萬人的規模。
由此可見,因為李國助安排黃昭和金順姬進入朝鮮開辟市場,曆史已經被改變了很多。
一是光海君從1620年發布的限製令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在黃昭的影響下撤銷了。
二是因為有黃昭和金順姬儲存的糧食,很多遼民得到了及時的接濟,避免了死亡。
這兩大改變,是鎮江大捷前,入境朝鮮的遼民能達到四五萬規模的主因。
三是因為南海邊地公司的轉運,朝鮮方麵的壓力也在持續減輕。
四是很多原本會被朝鮮招募的遼鎮潰兵和工匠都被運去了南海邊地。
“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有這些青壯遼民,我開鎮東江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聽罷金順姬的介紹,毛文龍突然爽朗地大笑起來,
但很快,他的麵色就漸漸凝重起來,警惕地看著李國助道,
“黃夫人說你們已將三萬餘人運去了南海邊地……”
“莫非你們是打算在那裡擁兵自重?”
李國助聞言一愣,突然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毛大將軍怕是有點用詞不當吧。”
“我們隻是一群海商,並非朝廷任命的大將,說我們想擁兵自重,怕是不太合適吧?”
毛文龍麵色一凝,訕訕地笑了一下,湊近李國助,眼含深意地道:
“如此說來,你們是一群海賊,南海邊地是你們的巢穴?”
歸根結底,毛文龍其實還是個以文人出身轉型為軍事將領的“儒將”,
隻是與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等明末文官統兵的典型代表相比,
他的科舉之路並不順暢,始終未能考中進士,頂多隻有秀才功名。
所以在文化上,他是沒法跟進士出身的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等人相比的。
但還不至於弄不明白“擁兵自重”的意思,
所以被李國助指出錯誤後,才會顯得頗為尷尬。
“敢問毛大將軍知道南海邊地在哪嗎?”李國助笑問。
“知道,記得《明太祖實錄》裡說,南海邊地是女真之地,國初還在那裡設有喜剌烏衛。”
毛文龍說到這裡,輕笑了一聲,
“想不到奴兒乾都司荒廢以後,竟會被你們占據南海邊地,在那裡收容遼民,究竟意欲何為啊?”
李國助嘴角一勾,笑道:“我再請問毛大將軍,你覺得那裡適合做海賊巢穴嗎?”
毛文龍想了想,搖頭道:
“那裡是苦寒之地,遠離一切主流的海上貿易路線,還真不適合做海賊巢穴……”
說到這裡,他突然一臉不解地看向李國助,
“既然如此,你們為何要將那裡作為巢穴?”
“因為我們在那裡有很多產業啊。”李國助雲淡風輕地道。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