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低著頭一邊查看屍體,一邊淡淡地道,
“如果是被實心炮彈打中胸腹就會變成這樣。”
“二哥應該還記得五個多月前的渾河血戰吧?”
“被咱們用沈陽城上的大炮轟碎的明軍就是這個樣子。”
“不可能!”
阿敏斬釘截鐵地道,
“沈陽城上的大炮有多重你不知道嗎?”
“南岸浙軍的車陣是你們讓漢軍旗用沈陽城上的大炮轟開的,”
“把那炮搬到戰場費了多大的勁,你都忘了嗎?”
“這裡荒郊野外的,離義州和昌城都有數十裡,”
“那麼沉重的大炮怎麼可能被運到這種地方來設伏?”
天啟元年三月十二,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隊進攻沈陽,
至三月十三,明軍守將賀世賢等戰敗,沈陽失陷。
為奪回沈陽,明廷急調川浙兵馳援。
川軍由秦邦屏、周敦吉率領,從四川疾馳增援遼東,原計劃與沈陽守軍內外夾擊後金。
然而抵達渾河北岸時,沈陽已於當日清晨陷落,但川軍仍決定主動進攻。
三月十三,川軍率先渡河,在渾河北岸與後金激戰,幾乎全軍覆沒。
當時阿敏率鑲藍旗參與了渾河北岸對川軍的殲滅戰。
他部與莽古爾泰的正藍旗配合,以步兵正麵衝擊川軍長槍陣,最終憑借兵力優勢將其擊潰。
阿敏在戰役後期奉命截斷渾河浮橋,阻止明軍南北兩岸彙合,導致南岸浙軍孤立無援。
浙軍由童仲揆、戚金率領,從浙江北上,因路途較遠,比川軍晚到半日。
抵達渾河南岸時,北岸川軍已潰敗,浙軍遂在南岸結車陣固守。
三月十四,浙軍在渾河南岸布陣,以火器頑強抵抗,最終因寡不敵眾被殲滅。
當時皇太極率正白旗參與了對浙軍的圍攻。
他指揮騎兵迂回包抄,切斷浙軍退路,並與代善協同擊潰了浙軍車陣。
皇太極所部以“重甲步兵突陣、騎兵側擊”的典型後金戰術,突破了浙軍的火器防線。
據《明熹宗實錄》、茅元儀《督師紀略》、清代《遼事實錄》等文獻記載,
後金當時利用沈陽城的火炮,轟擊過明軍的陣營。
《滿文老檔》未明確提及使用火炮,僅強調八旗步騎的強攻。
有人認為明朝記載可能誇大敵方優勢以解釋敗因,而後金史料傾向於淡化對火器的依賴。
渾河北岸戰場距沈陽約5~10裡,位於沈陽城東或東北方向的渾河北岸。
渾河南岸戰場距沈陽城約10~15裡,位於渾河南岸。
渾河作為天然屏障,是沈陽城南的重要防線。
明軍原計劃以渾河為依托,形成“北岸川軍突擊,南岸浙軍支援”的戰術,
但因後金軍快速攻占沈陽並控製渾河浮橋,導致明軍被分割包圍。
沈陽城上配備紅夷大炮和傳統火炮,但後金當時缺乏熟練炮手,需依賴投降的漢軍操作。
作為城防炮的重型紅夷大炮射程約23公裡,理論上可覆蓋北岸戰場,
但對南岸明軍威脅有限,需前移火炮。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