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磅炮的長徑比是161~221,也超過了二將軍炮。
所以論射程、威力和精度,二將軍炮都差了6磅炮很多。
這不僅僅是設計的問題,還與冶金和鑄造技術有關。
歐洲采用整體鑄銅或鑄鐵加鏜孔工藝,炮管更輕且能承受更高膛壓。
明朝二將軍炮為分段鑄造,強度較低,長徑比難以提升。
在彈藥的標準化方麵,雙方也有差距。
歐洲6磅炮彈徑公差控製在毫米級,減少燃氣泄漏。
明朝炮彈普遍遊隙較大,能量損失顯著。
戰術用途方麵的差異就更明顯了。
歐洲6磅炮專為野戰設計,強調機動性與火力支援。
明朝二將軍炮仍以守城為主,野戰能力有限。
因為歐洲炮車設計更優,所以比重量相當的明朝火炮野戰機動性更強。
滅虜炮彈重約1~2明斤,總重約100~200明斤,合60~120公斤,長徑比約121~181,
身管相對細長,射程較遠,屬於明朝較先進的野戰炮。
從重量來看,滅虜炮與同時期歐洲的3磅團炮相當,後者重約120~150公斤。
然而滅虜炮的彈重卻不及3磅團炮,長徑比雖與後者的141~181相近,
但分段鑄造工藝導致炮管強度較低,射程、威力、精度仍遜色於3磅團炮。
鑄造工藝、彈藥標準化、炮車設計方麵的差異依然存在於滅虜炮與3團炮之間。
此外歐洲的3磅和6磅野戰炮都有錐形火藥室,滅虜炮和二將軍炮卻沒有。
吩咐過親兵後,皇太極掃視戰場一圈,入眼不是殘肢斷臂,就是無頭的軀乾,根本就看不到一具完整的屍體。
那些隻留下殘肢斷臂的,大多是被實心炮彈打爆了軀乾。
隻留下軀乾的則相反,大多是被實心炮彈打爆了肢體,有的是上肢,有的是下肢。
至於頭可就不一定是被炮彈打爆的,多半都是被明軍割走的。
那可是戰功的憑據呀!
皇太極看了片刻,突然邁步走向一具四肢還算完整的無頭軀乾,蹲下去查看起了脖頸處的斷麵。
“頸部斷口參差不齊,呈撕裂之狀,頸椎斷麵呈現粉碎性骨折……”
他一邊看,一邊說出觀察到的情況,頓了頓,終於下結論道,
“這是被實心炮彈打爆了頭。”
“媽的!全是沒頭的屍體,老子就不信,這麼多人還能都是被炮彈打爆頭的?”
阿敏恨恨地道,牙齒咬的咯咯直響。
這是明擺的事情,還用得著你說……
皇太極根本就懶得理他,兀自查看起來那具屍體的軀乾部分,
隻見其穿著的棉甲表麵密密麻麻的,有許多蜂窩狀的孔洞,棉布上還有燒灼痕跡。
他像是突然意識到了什麼,扭頭看向屍體倒地的方向,
果然發現地上散落著幾枚彈丸,便伸手拾起一顆,捏在指尖端詳。
“是明軍的三錢鳥銃彈!”阿敏突然大喊出聲,仿佛發現了什麼重大案情似的。
“不是……”皇太極淡淡地搖了搖頭。
“怎麼能不是?當我沒見過鳥銃的鉛彈嗎?”阿敏沒好氣地道。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