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彈是歐洲海軍艦炮常用的特殊炮彈,主要用於破壞敵艦的桅杆、帆索和船帆,以削弱其機動性。
它由兩個鐵製半球或鐵球通過鐵鏈連接組成,發射後會在空中高速旋轉,形成強大的切割力。
這東西就連歐洲都極少用於陸戰,就更彆提大明了,所以也怪不得皇太極不認識。
在守城戰中,鏈彈配合棱堡使用往往可以產生奇效,比如切斷敵軍的雲梯。
南海邊地公司的炮手可能是一時心血來潮,在這次伏擊戰中用了幾顆,想不到卻給皇太極出了個難題。
“不知道,但我們覺得應該是炮彈,因為鐵鏈兩端的鐵球跟其他炮彈一樣。”
巴牙喇兵的回答倒是提醒了皇太極,於是他連忙把注意力轉到了炮彈之上。
“居然全都一樣大小!”皇太極有些驚愕,“這總共有多少顆炮彈?”
“六十顆。”巴牙喇兵機械地答道。
“嗯……看來明軍這次使用的火炮隻有一種……”
皇太極沉吟道,
“或者發射實心彈的可能是一種火炮,發射子窠彈的可能是另一種火炮……”
“不過能把棉甲騎士打個對穿,那炮應該也不會小,應該跟發射實心彈的是一種……”
“對了,你們稱過這炮彈的重量沒。”
“稱過了,大約是2斤5兩。”巴牙喇兵依然機械地答道。
“嗯……發射的炮彈重量超過了2斤……那炮起碼得有三四百斤了……”
皇太極又沉吟道,
“三十多門這麼重的炮,他們是怎麼運到這種荒郊野外來的……”
這裡就體現出他對火器了解的局限性了。
明代三四百斤約合180~240公斤,對明代自研的傳統火炮來說,確實已經不便機動了。
《武備誌》記載的“滅虜炮”中,彈重2斤以上的型號需“用壯士十人挽載”。
但對歐洲發射同等重量炮彈的3磅團炮來說,卻根本不存在機動問題,
甚至3磅團炮還是那個時代最輕的機動火炮,卻有200~300公斤重。
因為歐洲火炮有設計合理的雙輪炮車,是火炮實現機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他使比需要“用壯士十人挽載”的滅虜炮還要重一些的3磅團炮僅需6人即可推著快速變換陣地。
而李國助設計的3磅團炮仿照法國1687年列裝的3磅團炮,可拆解為炮管、炮架、車輪三部分。
當需要在山地中機動時,便可快速拆分,由騾馬馱運或士兵拖行。
“對了貝勒爺,奴才還收集到一些變形的鉛彈,主子要看嗎?”
正當皇太極百思不得其解之時,那巴牙喇兵突然問道。
這種心思靈活,不用主子吩咐也會自覺做事的巴牙喇完全有做戈什哈的潛能。
“哦!快拿來給我看!”皇太極又驚又喜地道。
那巴牙喇兵立刻把一個布包遞給皇太極,裡麵大都是變了形的鉛彈,有的呈餅狀,有的呈蘑菇狀。
不過皇太極一眼就看出來,它們的重量都差不多,是同一種火器的彈藥,且跟他從那個白甲兵屍體裡挑出來的鉛彈一樣。
“果然不出我所料!這些明軍的主要武器就是威遠銃!”
皇太極自以為猜對了,不免有些自鳴得意,旋即又問道,
“你們還找到其他類型的彈藥了嗎?”
“沒了,除了這四種,奴才沒再發現其他種類的彈藥。”
那巴牙喇兵語氣肯定地說道。
他所謂的四種彈藥,就是3磅炮彈、3錢鐵彈、1兩鉛彈和鏈彈。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