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那一千個真奴首級可是不小的功勞呢。
明廷因為提前準許他開鎮東江也不是沒有可能。
“你們不是明軍!”
李國助正在想時,冷格裡突然篤定地道,
“你不知道東江鎮,而且明軍也沒有你們這樣犀利的火器。”
“哼哼,是不是與你有何相乾?”
李國助又用刀麵拍了拍冷格裡的臉,扭頭對剛才想殺冷格裡的那個夜不收說道,
“不要殺他,這個人我要留活的,把他給我看好了。”
“遵命!”那夜不收一跺腳,站的筆挺,鏗鏘有力地應道。
李國助掃視周圍的地麵,見絕大多數屍體都是正藍旗的建奴,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對那夜不收道:
“統計雙方傷亡情況,把建奴的首級都割下來。”
這次那夜不收卻沒有立即回應,而是愣了一下。
李國正要拔轉馬頭,見他沒有回應,便問道:“你怎麼了?”
“呃……監軍大人恕罪!”
那夜不收連忙抱拳道,
“小人隻是有一事不明,還請監軍大人賜教。”
“你說。”
“我們評定軍功不是不用首級嗎?為何還要割這些建奴的首級?”
與明軍的斬首記功相比,永明城邦的戰功評定方式完全效仿軍事革命後的歐洲。
這一時期的歐洲軍事改革,如西班牙方陣、荷蘭拿騷莫裡斯改革、瑞典古斯塔夫二世改革已轉向紀律、火力和戰術協同,軍功評定更注重戰役全局目標。
明朝的首級記功製度顯然與此背道而馳。
其對軍事近代化的影響是複雜且多麵的,既有短期激勵作用,也存在長期結構性弊端,總體而言弊大於利。
一是扭曲作戰目標,破壞戰術紀律。
士兵為爭奪首級常忽視整體戰術,甚至因搶首級自相殘殺。
如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批評:“割首級而誤戰機者,屢見不鮮。”
這種功利化行為嚴重阻礙了協同作戰和近代化戰術的發展。
二是統計漏洞與腐敗。
首級易被冒領、偽造或濫殺平民充功,也即殺良冒功,導致軍功體係失信。
明中後期邊軍常虛報戰果,朝廷難以核實,削弱了軍事改革的財政和製度基礎。
三是阻礙火器與集體作戰的推廣。
近代化軍事的核心是火器應用和兵種協同,而首級記功製度強調個人或小單位行動,與火器部隊需要的紀律、統一指揮相矛盾。
明朝雖擁有先進火器,但戰術思想仍被舊軍功製度拖累。
四是抑製軍事技術創新。
首級記功固化了對冷兵器時代作戰模式的依賴,將領缺乏動力發展火力壓製、工事攻堅等近代化戰術。
明末麵對後金時,傳統軍功製度下的軍隊難以適應新型戰爭。
五是社會與軍事倫理退化。
濫殺行為加劇軍民矛盾,削弱軍隊凝聚力。
明末李自成等民變興起,部分源於邊軍為記功虐殺平民的惡性循環。
該製度在明前期尚有一定合理性,但長期看嚴重阻礙了軍事組織、技術和思想的近代化轉型。
它強化了短視的戰場行為,壓抑了集體作戰和創新意識,是明朝未能適應16~17世紀軍事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終,這種製度與衛所製崩潰、軍戶逃亡等問題交織,加速了明軍戰鬥力的衰退。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