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助突然開口說道,
“因為衝在前麵的輕騎兵在遭受第一次霰彈打擊後,應該會馬上轉向,迂回到我們的側翼用輕箭拋射打亂我們的陣形。”
“至於衝陣的事情則會由後麵的重騎兵完成。”
“隻要你能頂住輕騎兵的騎射騷擾,就有機會發動50步的射擊。”
“這也是我給長矛兵配盾牌,又安排200名炮兵,還給他們配線膛槍的原因。”
“炮兵可以用線膛卡賓槍狙殺騷擾我們的輕騎兵,長矛兵可以用盾牌抵擋輕騎兵拋射的輕箭。”
“必要的時候,6磅炮也可以調轉炮口用霰彈射殺側翼騷擾的輕騎兵。”
給炮兵裝備卡賓槍並不是李國助彆出心裁。
在19世紀上半葉的前裝炮時代尾聲,炮兵部隊的確會裝備卡賓槍用於自衛,尤其是在麵臨騎兵衝鋒或步兵突襲時。
1803~1815年的拿破侖戰爭時期,法軍近衛炮兵部分配發1777年式騎兵卡賓槍,用於防禦哥薩克騎兵襲擾。
這種滑膛卡賓槍比步兵滑膛槍更短,便於在炮位操作,但裝填速度仍慢,主要還是依賴火炮霰彈作為反騎兵手段。
19世紀早期,普魯士炮兵在拿破侖戰爭期間使用波茨坦短滑膛槍,長度比步兵滑膛槍短,便於在炮車旁操作。
威力大但精度差,主要用作近距離自衛武器。
拿破侖戰爭至克裡米亞戰爭時期,英軍皇家炮兵在1800~1830年代少量裝備貝克步槍的卡賓槍版本,這是一種線膛槍,可用於精確狙擊敵方軍官或騎射手。
射程和精度遠超滑膛槍,但裝填複雜,通常隻配發給精銳炮組或軍官。
1853~1856的克裡米亞戰爭時期,俄軍炮兵在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中使用列日卡賓槍防禦英法聯軍步兵突擊。
部分型號改為線膛,精準有效射程提升至200米,但仍需依賴火炮霰彈作為主要防禦手段。
18~19世紀的奧斯曼炮兵在俄土戰爭中使用奧斯曼長卡賓槍,這種線膛槍兼具步槍的精度和卡賓槍的便攜性。
其彎曲槍托適合蹲姿射擊,炮手可在掩體後狙擊敵方騎兵。
總的來說,前裝炮時代的炮兵並非全員配槍,卡賓槍通常隻配發給軍官或精銳部隊,反騎兵的核心手段仍是火炮霰彈,卡賓槍屬於輔助武器。
但李國助卻給所有炮兵都配備了線膛卡賓槍,使其成為反製輕騎騷擾的主要武器。
因為長矛手的盾牌和炮兵的盔甲多少還能抵擋輕箭拋射,犯不著把火炮霰彈浪費在騷擾的輕騎兵身上。
留著它們應付正麵衝陣的重騎兵更有價值。
“即使像你說的這樣,輕騎兵給炮兵施加的壓力還是不會減輕多少的。”
林福愣了一下,還是嘴硬道。
“那如果是從156步開始發射霰彈的話,你能做到94步和50步的射擊嗎?”
範迪門突然問道。
“還是很難,94步根本就做不到!”
林福不假思索地答道,
“50步倒是還行,但也得炮手正常發揮才有可能。”
“不!如果從156步開始發射霰彈,炮兵十之八九可以做到五十步的第二輪射擊。”
李國助突然斬釘截鐵地道,
“如果你覺得很難,說明你這個炮兵上尉根本就不合格,也沒有把炮兵訓練好。”
“那又如何?”林福攤手道,“反正就是打不出你說的三輪霰彈齊射。”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