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麼辦呀——”
韓溪亭無奈地把聲音拖得很長,
“雲樽城的造船廠都建了一大半了,總不能給拆除了吧?”
“我覺得多造幾艘44炮艦還是很有必要的。”
不等李國助答話,陳勳突然開口道,
“有10艘44炮艦就足以應付登萊水師那二十艘西式福船了。”
“就讓雲樽城的造船廠去造44炮艦吧。”
“慢慢造就行了,那邊的工匠本身也都不是什麼熟手,就當給他們練手了。”
“還有船舶學校裡的學生也可以到雲樽城的造船廠實習。”
“嗯……這個主意不錯,那就這麼辦吧。”
李國助深以為然地道,突然又像是想起了什麼,
“你不提船舶學校我還忘了,咱們的教育體係建設進行的如何了?”
這件事是去年6月26日,他在金角灣的“花船會議”中提出的。
如今已過了一年,按說也應該有進度了。
不過去年下半年,顏思齊等人的主要精力都用在組建政府上了。
等議會成立教育委員會開始著手此事時,多半也是今年12月間,到現在滿打滿算可能連半年都不到。
所以李國助對此並不樂觀。
“呃……這事你還是問韓姑娘吧。”
陳勳說著看向韓溪亭,
“我隻知道雅蘭城目前已經有一座小學和一座職業學校。”
在去年金角灣的“花船會議”中,李國助提出實業興邦的理念,
強調職業教育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所以從中學開始,學生就要選擇未來希望從事的職業。
相應的學校也要跟著分專業,或者是建立一所足夠大的綜合性職業學校。
雅蘭城目前有造船、軍工、機械三大核心產業,那麼這座職業學校多半也是綜合性的。
否則就應該是三座職業學校,分彆教授造船、軍工、機械。
“雅蘭城的職業學校教的什麼?”
李國助馬上用詢問的眼神看向韓溪亭。
“造船、軍工、機械,海貿,是座綜合性的職業學校。”
韓溪亭鎮定自若地答道,仿佛是知道李國助接下來會問什麼一樣,又說起了其他城鎮的情況,
“永明城有兩所小學,一所在金角灣西岸,一所在金角灣東岸。”
“還有一所職業學校,教授毛皮加工、玻璃製造、鐘表製造。”
“蘇昌城有兩所小學和一所教授柞蠶養殖和紡織工藝的職業學校。”
“鳴岐城有兩所小學和一所教授製糖和釀酒的職業學校。”
“雲樽城有兩所小學和一所教授冶金和探礦的職業學校。”
“不過目前還有超過4萬人生活在鄉野之中,”
“在這些地方,我們都在民團營中開設有掃盲班,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掃盲,”
“白天負責教小孩識字,晚上則教成年男女文盲識字。”
“哦……”李國助想了想,問道,“教育委員會成立到現在怕還不到半年吧?”
“嗯嗯,滿打滿算五個月。”韓溪亭立即答道。
“那些職業學校算什麼性質,中學還是大學?”李國助又問。
“應該——算是中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