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訓練改革。
1679年設立梅斯炮兵學校,
學員需通過“黑暗裝填”測試,蒙眼完成藥彈組合,
還要通過“潮濕環境射擊”考核,模擬雨天穩定性。
總之,法國通過“漸進式改進”而非激進改革,最終在1720年德·瓦利埃爾炮兵體係中實現藥彈一體化,成為拿破侖時代炮兵優勢的基礎。
如果李國助清楚這些,他就會明白一個道理,
曆史上很多看似簡單的發明之所以出現的比較晚,可能是因為在簡單的表象之下,潛伏著許多複雜的技術問題。
這類發明就像是海裡的冰山,你看到的是簡單,可當真正開始嘗試的時候,就會逐漸發現隱藏在海麵下的巨大山體。
推測了火炮彈藥一體化沒在17世紀普及的可能原因,李國助也不打算再糾結這個問題了,而是低下頭,快速向後翻看起登萊鎮與雅蘭彈藥廠的合同,似乎是在尋找什麼。
當翻到最後一頁時,他停下來看了片刻,皺了皺眉,突然抬眼問道:
“你們誰知道合同上所列彈藥的成本?”
“每發步槍彈的成本是198文。”
高貫隨口答道,
“每發3磅團炮彈藥的成本是607文,每發24磅要塞炮彈藥的成本是紋銀4兩4錢7分。”
“607文……”李國助有點疑惑地念出了3磅團炮彈藥的成本價。
“就是607個銅板……”
見李國助還是有點疑惑,韓溪亭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試探性地說道,
“1兩銀子等於1000文錢,1000文錢通常也叫一貫錢。”
“噢噢噢!我想起來了!”
李國助恍然大悟,隨即就是小臉一紅,忙轉問高貫道,
“戰艦合同裡有成本核算單,還跟歐洲造船業的成本做了對比。”
“槍炮合同裡也直接寫明了利潤。”
“怎麼這彈藥合同裡既沒有寫利潤,也沒有寫成本呢?”
他這固然是問出了心裡的疑惑,卻也是在通過轉移話題掩飾自己的尷尬。
這就是富二代的煩惱啊,平時花錢最小單位都是銀兩,何曾摸過銅板啊。
以至於活了兩輩子,居然連這種常識都忘了,真是貽笑大方。
“造船的成本核算單是後來加進去的,給登萊鎮和東江鎮的合同裡可沒有。”
陳勳臉上露出耐人尋味的笑容。
“槍炮的利潤也是咱們私自加上去的,給登萊鎮和東江鎮的合同裡也沒有。”
高貫嘴角一揚,表情也是頗有深意。
“誰沒事會把成本和利潤寫在合同裡啊。”
李俊臣老神在在地搖著折扇道,
“尤其是給客戶的那份合同。”
臥槽……糗大了……怎麼接連犯這種常識性的錯誤呢……
忘了“文”是什麼也就算了,畢竟平時花錢不是銀子就是銀票,幾乎從沒摸過銅板……
可作為一個生意人,我怎麼能忘記不可將成本和利潤視人的原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