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在天津做農業實驗,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看番薯能否在北方種植。
所以他很清楚番薯的生長期。
他在天津做農業實驗,當然也嘗試培育過早熟種的番薯,可惜收效甚微。
當時從呂宋引進的番薯,在南方的福建、廣東等溫暖地區已得到推廣,
但卻尚未大規模進入北方,主要就是因為氣候限製。
從南美引進的紅薯生長需46個月無霜期,在明末小冰期的北方是很難達到高產的。
而永樂大帝灣的氣候比天津還要惡劣,所以徐光啟很難相信番薯能在這裡實現高產。
特彆是生長需要46個月無霜期的番薯,在這裡能免受霜凍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至於高產,他是真的不敢想象。
所以當郭懷一說,永樂大帝灣有早熟品種的番薯,徐光啟不吃驚才怪呢。
而且他問郭懷一是從何處得來的早熟品種的番薯,
就說明他根本不相信永明鎮能在短短六年內培育出早熟品種的番薯。
“我們種的番薯,是少爺從平戶英國商館的考克斯先生那裡買來的。”
郭懷一看了一眼李國助,說道,
“所以我猜測應該是從英格蘭來的吧。”
“郭小友說的對嗎?”徐光啟立馬看向李國助。
“呃……這我也沒問過考克斯啊……”
李國助呲牙一笑,趕忙為自己開解道,
“不過我覺得,考克斯的番薯十有八九是從英格蘭帶過來的。”
“在歐洲,番薯是1526年被西班牙人從西印度群島引入西班牙,”
“進而傳入意大利,再經意大利傳到了奧地利、德國、比利時,接著傳入英國。”
“到如今,英國種植番薯沒有一百年也該有七八十年了。”
“英國那地方緯度較高,總體上還是比較冷的,跟遼南十分相近。”
“所以適應了英國氣候的番薯能成為早熟品種,倒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在今天之前,他還從來沒想過自己從考克斯那裡弄來的番薯到底是什麼品種呢。
隻記得自己在1616年種的一畝番薯,是在種下四個月以後收獲的。
若按這個時間算,應該是中熟品種才對。
至於李國助說英國培育出了早熟品種的番薯,就純屬是他自己的推測了。
事實上在英國,紅薯的種植規模從未達到與土豆一樣對飲食產生重大影響的程度。
從南美引進的番薯喜溫暖氣候,需15c以上的氣溫才能正常生長。
而英國的年平均氣溫約為8c至12c之間。
這還是現代的數據,在明末小冰期隻會更冷。
所以番薯在英國的種植量一直較少。
雖然不能排除英國農民改良紅薯品種的可能,
但與土豆相比,他們對改良紅薯品種的熱情肯定不會太高。
然而郭懷一卻說,自己種的就是李國助從考克斯手裡弄來的番薯。
那就說明,英國無意間還是培育出了耐寒耐旱且早熟的紅薯品種。
但即使如此,紅薯也沒有在英國得到像土豆一樣的推廣。
“嗯……你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的。”
徐光啟撚著胡須沉吟道,突然又問郭懷一,
“那除了品種外,你們還有彆的辦法確保番薯的產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