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三年四月初十,新購的22門西洋大炮及23名葡籍匠師和1名翻譯被明軍遊擊張燾帶領來京。
兵部尚書董漢儒等人上奏明廷派人學習造炮用炮技藝,並將部分大炮運往山海關備用。
也就是說,在攻打沈陽、遼陽等遼東要塞的時候,城防炮裡還沒有紅夷大炮呢。
建奴第一次領教紅夷大炮的威力,是在1626年的寧遠之戰。
而那一戰是明金開戰以來,建奴損失較慘重的一戰。
關於寧遠之戰建奴的具體傷亡數字,史料記載不一,有說法稱其損失了五六百人。
雖然不多,卻是努爾哈赤起兵以來的第一次失敗,對其打擊很大。
因此戰後不久,殺人如麻的野豬皮就惡貫滿盈了。
寧遠城在修建過程中確實部分學習和借鑒了棱堡的理念。
明末,隨著西學東漸,歐洲築城技術傳入中國。
袁崇煥修築寧遠城時,城牆四角各築一座附城炮台,
其三麵突出牆外,既便於放置大型火炮,又可以擴大射角,其射界能達到二百七十度。
這種設計與歐洲棱堡通過突出部分來增加火力覆蓋範圍、減少射擊死角的理念相契合,體現了對西式築城法的吸收。
有觀點認為,孫元化曾參與西法修建寧遠城,
他受徐光啟影響,學習了歐洲築城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寧遠城的修築中。
雖然寧遠城整體布局仍為傳統的方形城池,
但這些炮台的設置,是將西洋築城術與中國城池防禦相結合的體現,
可視為對歐洲棱堡技術的一種本土化應用。
所以說在寧遠之戰中,建奴不止是第一次體會到了紅夷大炮的威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初次見識到了棱堡與火器的天作之合。
而如今,他們還不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提前四年體會到棱堡與紅夷大炮的組合拳了。
按說皇太極也沒有領教過紅夷大炮的威力,他怎麼就能想到這麼坑阿敏和莽古爾泰呢?
隻能說能做大汗的男人戰場直覺就是比一般人強吧。
“他們正在顏楚河上架設浮橋呢。”
顏思齊站在垛口前,舉著望遠鏡邊看邊嘲諷道,
“嘿嘿,想不到這幫旱鴨子馬匪架浮橋的水平還是不賴的嘛。”
“還差得遠,”
林福站在垛口前,舉著望遠鏡邊看邊嘲諷道,
“就憑他們這個架橋水平,能度過咱們護城河的十不存一。”
“一萬多人馬就敢來攻咱們的城?簡直是做夢!”
“他們距離顏楚城差不多有五裡吧。”
李國助也站在垛口前,舉著望遠鏡邊看邊道,
“咱們的重型城防炮應該能打到那裡的吧?”
“打是能打到……”
林福舉著望遠鏡,估算道,
“但已經接近最大射程,精準度和殺傷力都非常有限,乾不掉幾個人的。”
“誒,總會有倒黴鬼的,”
李國助不以為然地道,
“就算是強弩之末,幾十斤的炮彈也能把人砸成肉泥。”
“放幾炮,讓這些土包子見識一下真正的大炮。”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